电影中阿崎形象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内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外汇,默许这些“南洋姐”的存在,因为这些南洋姐每年会往日本老家寄回大量的外汇。阿崎也是这样,每年给哥哥寄钱。后来日本发展的好了,要注意国际形象,把“南洋姐”的买卖列为非法交易,娼妓逐渐不好做了。早期来南洋的阿菊,一身正气,现在是阿崎这帮女人的老鸨,看不惯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对他们这些“南洋姐”过河拆桥,决定死后葬在山打根,再不回日本,她们的坟墓背对日本,这些人应该是一批“背乡”的人。阿崎却放不下远在日本的家,应该属于“望乡”的一批人,我想电影的名字应该是这个意思。
山打根“南阳姐”的坟墓背对故乡
阿崎回到日本,满心想和哥哥一家过好日子。没想到哥哥一家虽然靠他寄回来钱过上好日子,却内心鄙视这些“南洋姐”,感觉脸上很不光彩,甚至算计她在南洋带回来的钱。阿崎受不了巨大的心里落差,在酒馆买醉,借着酒意,把在南洋带回来的钱潇洒的全部撒给酒馆的众人,像是日本版本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阿崎回家后背哥哥嫌弃
在日本过不下去的阿崎,被迫又到了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在沈阳(奉天)嫁给一个日本皮匠,生了一个男孩“阿勇”算是过了几天好日子。可好景不长,抗日战争胜利,他们一家撤回日本的时候皮匠死去了。阿崎带着儿子阿勇在京都生活,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阿勇,怕别人特别是妻子知道自己的母亲曾经是妓女,把年长的阿崎婆送回老家,每个月寄给她很少的生活费。阿崎婆也就在自己的儿子鄙视下一个人在乡下生活,孤独孤单,冷冷清清……
孤独孤单的阿崎婆
我想,这电影在当时被列为禁片,是因为阿崎婆回忆在南洋被迫接客等妓女生活的时候,有一些全裸的镜头和床戏,但很少也很短暂。比起现在公映的电影,应该算是很保守的。可是1974年的中国更保守,所以被列为禁片,并且被传说的神乎其神也是正常的。就像《金瓶梅》序言的评论:观《金瓶梅》生怜悯心,菩萨也;生畏惧心,君子也;生欢喜心,小人也;生效法心,禽兽尔!我想,我小时候听人说《望乡》多好多好,而生欢喜心,那是正儿八经的小人行径。电影《快手枪手快枪手》中腾格尔饰演的“石佛”,看到别人看《金瓶梅》,贱兮兮的说:我最喜欢里面的插图。这也算是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