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表及里完完全全生长于斯、盛放于斯的作品——电视剧《繁花》将在明晚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带着一代上海人奔赴梦想的人生拼搏故事。
电视剧《繁花》由上海原创、上海出品,改编自上海著名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说,原著曾获“五个一工程”奖及茅盾文学奖,讲述了一群沪上儿女在半个世纪里的人生遭际。剧版《繁花》由王家卫执导,胡歌领衔主演,马伊琍、唐嫣、辛芷蕾主演。上周,新剧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了小规模看片会,其电影级的质感,时代变革中上海百姓经历的悲欢与离合、勤奋与坚韧、智慧与深情,收获首批观众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繁花》得到了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此番还入选央视2024年“大剧看总台”片单。从央视一套的开年大剧《破晓东方》到跨年时分的《繁花》,2023年已有八部“上海出品”电视剧相继在央视播出。据最新统计,2023年至2024年,共有19部“上海出品”电视剧进入央视“大剧看总台”片单,创历史新高,沪产电视剧也在国家级旗舰平台不断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打造上海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
电视剧《繁花》聚焦上世纪90年代初,讲述了以阿宝为代表的小人物抓住机遇、施展才华,凭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魄力改写命运、自我成长的故事。剧中,无论主要人物阿宝、玲子、汪小姐、李李,抑或饭店服务员、零售店主、工厂老板、外贸代理、汽车司机等群像角色,一个个普通人身上都有着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他们向商业对手挑战、向技术变革挑战、向个体命运挑战,无惧失败,笑对人生。
在导演王家卫看来:“剧集《繁花》介绍的是时代,因为我们讲的是一无所有的阿宝,如何在短短十年,成为叱咤风云的宝总。除了个人奋斗,他需要时代的加持。”《繁花》正是以勇敢坚韧、乐观积极的时代精神为底色,以期用平凡人的努力、经历,与观众共鸣共情。
王家卫生于上海,对小说一见如故的他曾表示,希望把电视剧《繁花》拍成“上海的《清明上河图》”。现在,这部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的电视剧,从拍摄到成片处处着力向精品对标。
首先是拍摄手法上的升级。作为享誉国际影坛的导演,《繁花》是王家卫首部电视剧作品。他突破传统的电视剧制作手段,用独特的电影语境拍摄手法、鲜明的色彩变化,运用大量旁白穿针引线,通过精心构建的镜头语言和富有张力的叙事节奏,为观众创新观剧体验。
不仅导演名声在外,编剧秦雯曾凭借《我的前半生》斩获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视觉总监鲍德熹,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摄影师,曾荣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获得者屠楠担任《繁花》美术总监。幕后金牌班底为品质护航,演员们则带着“土生土长、共生工作”的上海情结,力求演绎出上世纪90年代沪上弄潮儿女的奋斗人生。
为更好还原当时上海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剧组筹备数年,其间不间断地搜集资料和田野采风,探寻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捕捉时代变革的风向,大至城市变迁,小到日常衣食住行,无不极尽考究。同时,剧方还开展筹集老物件的活动,在海量资料中,选出能代表上海的元素,最大限度还原时代印记。该剧还在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外滩18号、福州路、锦江饭店、花园饭店、张园、宝源路等地真实取景拍摄,力求将观众带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氛围。拍摄中,演员们以沪语方言对话,后期又增配了普通话版。届时,沪语和普通话两个版本,将满足不同观众需求,同时为城市文脉的真实性、史料性、本土化打上鲜明印记。
锻造跨门类IP转化的优秀样本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文艺创作的母本,跨艺术门类改编又让优秀文学焕发新的生命张力。电视剧《繁花》的改编不仅为上海深入挖掘经典文学富矿、持续推进经典IP影视精品创作再添衍生新例证、发掘新范本,也为新时代、新背景下影视行业经典IP的蝶变,带来了全新思路与创新思考。
电视剧《繁花》沿用了同名小说的基础人物和背景设定,在汲取原著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时代发展逻辑的改编和拓展,丰满了原著的留白。通过写实与浪漫兼具的创作手法,用镜头作画,展开一幅鲜活的百姓生活画卷,生动呈现原作者金宇澄笔下的上海岁月、时代变迁。谈及电视剧改编,《繁花》作者金宇澄表示,原著交给导演,它就是一个新的生命期待。
近年来,上海持续探索并推进文学、出版、影视等行业联动打造精品IP。仅在2023年,上海出品已交出《破晓东方》(改编自刘统“五个一工程”奖作品《战上海》)、《人生之路》(改编自路遥“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人生》)等闪耀央视荧屏的优秀剧作;改编自滕肖澜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城中之城》入选了2024年央视“大剧看总台”片单,孙甘露的“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千里江山图》、贾平凹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等IP的电视剧创制也正稳步推进。
上海正进一步加大创作方、项目方、管理方、市场方等协同联动,合力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推动上海文艺再攀高峰。(记者 王彦)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