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B级片搞新意,往往是做那种三头鲨五头鲨,这在国内不合适,视觉观感上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很容易往恐怖血腥去了,而且讲不通的逻辑很多。”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弗兰肯斯坦”式的主题,为什么两百年来始终具有着强吸引力?
在成思宇看来,这个主题给创意留下了无穷的可能,每个创作者都可以在其间找到极大的创造空间,用自己的途径去讲出不同面的怪物和人心。
这位95后的年轻导演刚刚完成自己在科学怪物上的首次尝试。他挑战的鲨鱼片是一个类型片的矛盾体——一方面是大量国外影片在国内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受众和观影体验,一方面是国内却很少有人涉足。在这次《陆行鲨》的尝试中,成思宇输出的是自己在故事空间的大胆创新,应对的则是陌生领域的制作挑战。
1
成思宇背后的底气是《大蛇》的出品方淘梦和众乐乐。怪物片具有比较成熟且稳定增长的市场,对于网络电影领域该类型的领先者而言,持续的作品产出是一种必然。
自《大白鲨》始,鲨鱼题材在怪物片中就有着超然的存在。在国内正式上映过的大制作票房都不低,而在网络空间,无论是经典片、大制作还是数量众多的B级片,都有着较强的长尾观影效应。题材整体的商业性意味着国内制作总会去触碰,只是需要去找到有差异性的吸引点,以及在制作难度与投入收益上去寻找到平衡点。
“做常规的鲨鱼片,肯定就缺少了一些创造力。”成思宇认为。
导演成思宇
但事实上,对怪物片创作的尺度把握又是一个关乎脑洞、经验、心理等综合考量的微妙平衡。要突破受众的想象,稍超前一些,但不能冲破多数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承受力。人们对于怪物片的逻辑性有一定的包容度,毕竟会涉及到一些科幻或传奇色彩,但底线也是存在的,即一部影片至少要在其自身的世界观里逻辑自洽。
“比如国外B级片搞新意,往往是做那种三头鲨五头鲨,我觉得这在国内不合适,视觉观感上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很容易往恐怖血腥去靠了,而且讲不通的问题很多。”
另有一层没有被说出口的话,没有边界的怪力乱神,也正是网络电影早期发展中给外界留下不佳印象、饱受诟病的因素之一。
成思宇尝试的思考方向还是落地性,他认为鲨鱼片在国外更有观众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外在海域生活或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很多,对于鲨鱼的存在有真实感知,而国内以内陆为主,对绝大部分人群来说,这一生物很遥远。那么是不是能在这方面做点文章,跟人们的生活拉近些?
如果鲨鱼能上岸,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