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2007年,刘青云凭《我要成名》金像称帝。
而当年夺奖呼声最高的人是郭富城。
后来文隽撰文说。
当时他正好坐在郭富城前一排的位置。
刘青云拿奖后。
他回头安慰郭富城:“不要气馁,刘青云前面那么多次被提名,你才不过两年,刘德华还不是提名很多次都落空,最后才轮到他。”
这个时候的郭富城。
在前一年已经完成了华语电影顶格颁奖礼连庄影帝的壮举。
当然并不缺一座金像影帝奖杯。
但这一年。
他携《父子》而来。
这部电影的投资人是曾志伟。
拿两千万投资,邀请时隔十七年没有拍戏的“新浪潮”名宿谭家明导演出山。
曾志伟说,投拍《父子》,只为让“谭家明这样的大师拍出好电影,让人们看看当年经典的香港电影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时有新闻说,刘德华将出演谭家明导演的新戏,做“父子贼”。
所以这部电影,其实一开始是准备让刘德华饰演那个父亲。
但谭家明执意让郭富城出演,用曾志伟的话来说,「这个导演他对于东西要求很严格,他要求郭富城就不会再找别人了。」,又讲「剧本、演员、摄影指定是谁就是谁,自己则负责给他把人找来。遇上指定的档期排不开,谭家明宁愿等着也不开机。」
简单几句话,谭导的个性鲜明,跃然纸上。
在新浪潮年代,谭家明导演得到的评价是, 「 即便是失败作,仍比很多人的成功作灿烂。」,而与他同期的电影人,包括许鞍华、徐克、严浩和吴宇森等人在内,谭家明则是其中最犀利的一个,也是被公认“香港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
所以《父子》当年横扫两大华语电影颁奖礼,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中,赢取了“最佳亚洲电影奖”及“最佳艺术贡献奖”两项大奖,成为罗马国际电影节最后参赛的十四部电影之一,郭富城和杨采妮前往角逐影帝、影后。
电影最终公映版时长120分钟。
而导演剪辑版有152分钟,删掉的大部分是郭富城和林熙蕾的对手戏。
对于人物性格的完整展示来讲,或有一定影响。
幸好无伤整体脉络。
很多人会说,郭富城放下了偶像包袱。
在某些视角,一个天王巨星,演了一个邋遢而又尤其粗鲁的角色,似乎就是突破和变化了。
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吗?
其实无关“偶像包袱”的问题,只在于技法的成熟和“力场”的出现。
相对于技法的打磨,“力场”问题对演员而言更为重要。
因为技法的成熟度是靠“量”去累加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表演机会练手,始终会达到一定高度,但“力场”不同。
它和唱腔的共鸣一样,共鸣令嗓音更圆润和具有磁性,而“力场”则能令演员的表演更加突出和更具吸引力,需要演员能够“开悟”,而非仅仅依赖“手熟”就能拥有。
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蜕变,演员的表演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父子》之于郭富城,与《重庆森林》之于梁朝伟,简直完全一模一样。
这就叫“打通任督二脉”,演员在表演和举手投足间,有了一种无匹的自信。
而很巧合的一件事情,是谭家明与王家卫的“师徒”渊源,也变相说明,香港影坛最会调教演员的人,可能非他二人莫属。
更巧合的是,郭富城和梁朝伟是香港影坛表演最具深度的两个演员。
但当这两个巧合叠加,或许根本就不是巧合。
这是天赋者的相遇。
谭家明对郭富城还有一个更精到的评价,「成长型演员」。
郭富城则一直在岁月里打磨和进步,这个趋势甚至迄今为止尚未停歇。
周长胜这个角色。
很有难度。
其中“星罗棋布”着人生的百态。
他有一份收入普通的正当工作,却嗜赌如命,数度靠借高利贷维系赌博生涯。
这是典型被*驱使并控制,以及意志薄弱的表现。
而这就是其悲剧人生的源头。
这样的人通常好逸恶劳,随时立志又转眼放弃,一旦时运不济或者陷入困顿,就会越发落魄,甚至完全走上歧途。
他在妻儿、同事及大多数社会底层人士面前,都很有“威权”感,而在中产阶层的“霞姐”及高利贷黑恶势力面前,就显得温顺、瑟缩。
郭富城的表演,除了导演所说的“原始的爆炸力”之外,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眼神的应用。
一个演员,要如何表演,才会令角色像另一个人一样?
并不只是因为肢体语言的改变。
而是眼神变了。
人的差异。
全在一双眼睛里。
贩夫走卒、达官显贵,军旅悍将、亡命匪类,所有的不同,都可以从眼睛里去窥见。
而若一个演员,并没有从内里去化作角色,你只需要望住他的眼睛,就知道他仍然是“他”,哪怕再多的外在改变,都只是白搭。
《父子》是郭富城职业生涯第二十九部作品。
他在此前演过警察、*手、混混、江湖人、学生、拳手、漫画武者和柔道高手等,性情各异,有的冷酷、有的温情,还有的阳光励志,但这一次,落拓而粗鄙。
所以他真正令人吃惊的地方,是换了眼神,而不是坐卧行止都是一个典型的“马来”底层人士。
整部戏郭富城的眼神都很用力,尤其在看人的时候,是先将眼睛睁大,再略带一点压迫,从下往上看,营造出一种眼白略多于眼仁的效果,一种粗鲁、急躁又内心空洞的感觉就跃然而出。
这次拍《父子》,他通过良久揣摩,明白了“你需要主动,说的话背后有一种权威,像一种指令。那一次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讲话的节奏,这个节奏就是你对人物身份的把握。”
先要能够理解,然后才能创作。
谭家明导演说,这是郭富城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其实太过保守。
即便放到时间已经过去十六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仍然可列顶级。
从整体到细节,皆无可挑剔。
作为一个一心求进的电影人。
郭富城当然并不止《父子》这一部顶格作品。
这是岁月予他的馈赠。
而《父子》在金像影帝奖上的大热落败。
更像一种砥砺。
其后他一直要求自己。
要再好一点。
直至2016年凭《踏血寻梅》登顶。
努力而成,是为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