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林秀英心里其实有一个秘密。
当年,因为做生意,男人偷拿岳父印章银行贷款,结果生意失败,致使岳父不得不变卖家产。
这次事件彻底压垮了男人,致使他离家出走。
但事实是,偷印章的人,其实是女主。
换句话说,渣男固然可恨,但到底也是一个可怜人。
娘家是当地大户,老婆贤淑能干,无奈自己只是一个每月领着微薄薪水的小警察。
为了“男人的尊严”,他辞职创业,一次次失败,直到岳父突然*,才知道老婆给自己的本金,其实是偷来的。
而为了老婆与娘家人的关系,男人咽下这秘密,背负不属于自己的偷窃罪名,远离家乡,直到死也一个人都没有说。
所以,看到这,你还想打死这个男人么?
所以,女人最后的和解,当真是放下一个男人,一段感情?难道不也是放过那个曾经犯错的自己?
还是那句话:
一个人太复杂了,怎么可能简单粗暴地用渣不渣去裁决。
描写正确固然鼓舞人心,当电影中的人物永远活在义正言辞的正确里,那人物不再是人物,而是概念,工具,甚至于,某些人隐秘又源源不断收割人头(利益)的旗帜。
03
你是不是不尊重女性?
你是不是屁股歪了?
你是不是在吃人血馒头?
《降临》有一句台词:
制锤之人,视万物为钉。
Sir真真切切看到,今天,对创作者、投资方和运营方来说,汹涌而来的正确舆论,已无可回避地成为了下一次创作的镣铐。
我们一边反感审查,一边又兴致勃勃地拿着大锤,从男女差异,道德判断、阶级立场,甚至于政治倾向,锱铢必究地钉出电影问题。
绝大多数还指向无法证伪的阴谋论。
比如,动机。
典型问题:
你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你拍这部电影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这是《刺*小说家》在豆瓣最热门的一条评论:
“路阳是不是领了给85花拍代表作的kpi。”
无独有偶。
《侍神令》最热的一条评论是:
“确定不是打着陈坤和周迅的幌子捧渣男(屈楚萧)和瞪眼妹?”
再把目光投远一点。
2017年《战狼2》与《敦刻尔克》前后上映。
前者爆火,点燃观影狂潮的同时,也点燃了高涨的民族情绪。
于是。
给《战狼2》出钱的才是爱国者,给《敦刻尔克》买票的都是“慕洋犬”。
#赚中国人的钱#、#造子弹打中国#……
去年,《八佰》上映。
屁股坐歪、扭曲历史、洗白罪人。
电影还没上映,就被一轮爆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