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彻底放飞自我的外表下包藏着的,是导演极致的黑色幽默,是残酷的历史解构,剑走偏锋的人性物语。
而在这部北野武构思了30年、穷毕生之力创作的影片中,我看到了四个“第一次”。
当年黑泽明对这个故事满怀期待,还评价当时年轻的北野武是“日本电影的未来”。
30年后,76岁北野武完成的这部作品,是给自己的告别作,更是献给黑泽明的一份答卷。
胜负不过如此,老顽童玩爽了就好。
01、第一次把日本战国故事打扮出三种色彩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就是导演和题材的反差:
北野武,既能演《极道非恶》这样的暴力黑帮片,也能导演《花火》《菊次郎的夏天》那样的文艺片,还能拍《座头市》。
而本能寺之变,是公认日本战国史上,最关键,谜团最多的一次谋反。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被誉为“战国三杰”,其中,织田信长是一代枭雄,原本一统日本指日可待,却被其得力部将明智光秀背刺,1582年6月21日,死于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顺势讨伐明智光秀,一统日本,其后秀吉死去,关原合战后,天下落入德川家康之手,因此有“信长做面,秀吉揉面,家康吃饼”之说。
这场变局还派生出一个词语——“敌在本能寺”。
这段历史被大河剧和日本电影多次演绎过,没想到北野武亲自下场,把这段历史黑了个遍。
表面上看,影片套用了这段历史,讲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故事。
但北野武的解构,却用类型上的婉转迂回,带观众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体验。
历史,果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一重“扮相”,是典型的日本战国片。
故事开始于1579年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