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是受到《麻醉风暴》的启发,2016年,《我可能不会爱你》编剧徐誉庭、《热带鱼》导演陈玉勋等几位一线编导发起“植剧场”计划。
台剧,由此爆发了一场温柔的革命。
2016年下半年,植剧场推出了类似《麻醉风暴》的多部限定剧。
内容拒绝玛丽苏式的狗血剧情,演员方面力邀一线明星。
就这样,《荼蘼》最先火了。
主题同样关于爱情,与以往的台湾偶像剧不同,《荼蘼》的故事没有灰姑娘,没有白马王子,没有跌宕起伏,意外百出的情节,只有每个普通人都在经历的,关于婚恋与事业的选择。
由于主视角是女性,女性观众可以从剧中获得更多的共鸣。
金钟视后杨丞琳扮演的郑如薇,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
方案A,升职加薪,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方案B,陪伴男友,获得美满幸福的婚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其中一样,意味着放弃另外一样。
这是当代女性普遍都会遇到的难题,也难怪《荼蘼》会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
其实不只是台剧,只要议题能够切合现实,就很容易获得更多关注。
内地近年的《大江大河》、《都挺好》也是如此。
显然,中国观众的口味已经变了。
琼瑶和柴智屏的浪漫无法再给人满足感,因为观众已经开始学会思考。
所以作为一种商品,影视剧也需要跟随需求而做出改变,以前是满足幻想,现在是提供反思。
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内地剧的拿手好戏,早在2009年《蜗居》就火得一塌糊涂,只是到了2010年代被宫斗,奇幻题材抢了风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