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电视剧剧情介绍第十集,围城电视剧1-36集结局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14 21:34:46

围城电视剧剧情介绍第十集,围城电视剧1-36集结局(5)

郑大圣透露,母亲黄蜀芹之所以能够成功将《围城》搬上荧屏,和他的外祖父,戏剧、电影艺术家黄佐临有关。当年,黄佐临曾赴英国留学,归国后曾在重庆国立戏专执教,与方鸿渐有类似经历。“母亲见过外祖父的老朋友们,他们在历史关键时期毅然回国参加抗战,方鸿渐等人的身上也体现着那个年代典型年轻知识分子道路的选择。”

《围城》的故事发生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孙甘露在创作表现1930年代上海隐秘战线斗争故事的《千里江山图》时,重温了两集《围城》,对剧中人物的走路姿势印象最深。“演员的表演很能抓住那个时代人的特点。我因为写东西看了大量历史照片和影像,发现当时人喜欢背着手慢慢在街上走,步调比现在要慢。在《围城》中,无论是街景群像,还是葛优、戴兆安等演员的特写,都抓住了这样的特点,黄导肯定和演员做了大量前期功课。”

围城电视剧剧情介绍第十集,围城电视剧1-36集结局(6)

同济大学副教授汤惟杰注意到,钱钟书曾在其学术著作《谈艺录》的序言中写道,“《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在他看来,《围城》同样是一部“忧患之书”,书中所反映出经历抗战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变化,所描摹的时代人情,与同时期黄佐临、桑弧导演的戏剧、电影作品异曲同工。

作家、翻译家黄昱宁非常佩服黄蜀芹可以在10集篇幅里,将方鸿渐、孙柔嘉、苏文纨等人物婚前婚后的变化塑造得很有说服力。“同样的内容,如今的电视剧可以拍三四十集。”

期待更多“读片会”

《围城》是一本很难被影视改编的作品。从小说到电视剧,不亚于第二次写作。当年,黄蜀芹带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完成了这次高难度的二次创作。汤惟杰认为,《围城》传播史里可以以电视剧的改编和公映作为分界点。“在电视剧之前,《围城》的传播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内,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播出后,最明显的现象是小说‘洛阳纸贵’。”他记得,当时由于需求量太大,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本来不及加印,很多人只好去买错别字甚多的“黄鱼书”,也就是盗版书。“是电视剧给《围城》添了一把火,让它变成全民阅读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也将改编成影视、话剧、评弹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版由上影集团拍摄。孙甘露认为,《千里江山图》写的是上海的故事,由上影拍摄电影版也是理所应当。

围城电视剧剧情介绍第十集,围城电视剧1-36集结局(7)

来到黄蜀芹曾经工作的地方参加《围城》分享交流活动,让他觉得温暖感动。孙甘露是思南读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在他看来,上海影评学会举办的这一系列经典影视导赏活动,也是一种阅读活动,推动的是对上海电影的“全民阅读”。“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让电影生活更丰富。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有那么多杰出的影片、影人,期待这样的读片会能在上海更多、更好、更丰富。”

围城电视剧剧情介绍第十集,围城电视剧1-36集结局(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