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能否如睢阳一样,坚守十个月呢?
这一战,一定很艰难,很残酷,很关键,很悬念,很悲壮。
天下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这旷古一战的爆发。
奇迹诞生了,没有任何惨烈的事情发生,一切在欢天喜地的喧闹中结束,黄巢不费吹灰之力,进入了东都洛阳城。
因为什么?
因为东都留守刘允章举城投降了。
投降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这谁都知道,千古骂名或者祖坟难保,这都有可能,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投降的。
投降还是一件风险高的事情,这谁都知道,身首异处或者卸磨*驴,这都有可能,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投降的。
但刘允章是有这个底气与勇气的。
刘允章在前朝唐懿宗在位时期,担任翰林学士时,就写了一封《直谏书》闻名天下。
他在《直谏书》中用“国有九破”描绘过当时紧迫的局势:
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对天下苍生的生存状态,他总结了“八苦”、“五去”。
八苦是:
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五去是:
势力侵夺,一去也。奸吏隐欺,二去也。破丁作兵,三去也。降人为客,四去也。避役出家,五去也。
刘允章还说:“人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再加上官吏贪污枉法,使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申。他们的出路何在呢?”
面对城外咆哮着的黄巢,刘允章可能找到了自己年轻时候苦苦追寻的答案。
刘允章率领东都留守府的百官亲自出城迎接黄巢,声势浩大,黄巢那里见过这阵势,心情大好的他,没有在洛阳大开*戒,在欢天喜地的喧闹中结束了对洛阳的访问。
“丁卯,黄巢陷东都,留守刘允章帅百官迎谒。巢入城,劳问而已,闾里晏然。”
一片祥和中,洛阳城里的官吏百姓们结束了等待,而长安城里的帝王将相们的等待才刚刚开始。
羚羊说:在黄巢之前,大唐王朝的东都洛阳,在政治上只有在安史之乱期间陷落了一回(实际上是三回,另外两回是大唐王朝的盟友回纥军的烧*劫掠,但唐廷是默许的),所以这次黄巢虽然纳降东都整个过程非常祥和,但是在政治上这对大唐王朝是严重的打击,动摇了大唐王朝的统治基础。
洛阳奇迹般的投降黄巢,是一个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洛阳的投降,犹如一只黑天鹅,颠覆了过度相信经验的大唐王朝,而黄巢离长安,只差最后一个的阻碍——潼关。
第三个奇迹:潼关
唐僖宗的“阿父”大太监田令孜本想学带着唐僖宗逃跑去蜀地有如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奔蜀故事,奈何18岁的唐僖宗有了主见,不愿意未战先退,田令孜只好率领神策军布防长安,其中神策军左军马军将军张承范被任命为兵马先锋使兼把截潼关制置使,唐僖宗还特别调令两神策军中弩手得二千八百人交予张承范指挥,奔赴潼关,不可谓不重视。
可惜数量不等于质量,神策军徒有虚名耳。神策军士卒都是长安富家子弟,通过贿赂加入军籍,一方面可以拱卫京师远离战场,另一方面可以领到相对于地方更加丰厚的粮饷,何乐而不为?于是神策军成为长安纨绔子弟首选之地,在神策军中无所事事,不读书也不操练,只会鲜衣怒马、打架斗殴。现在让他们奔赴潼关上战场防御黄巢,一个个慌了神,但是很快他们就安定了心神,因为他们想到了一个对策,冒名之法。
于是长安城里出现了一个奇观,两千多神策军拿着绫罗绸缎、细软金银,挨家挨户的雇佣贫家子冒名顶替自己入神策军奔赴潼关。
张承范一看这两千铠甲鲜明但站姿都不稳定的神策军士,心里立马凉了半截。
张承范向唐僖宗报告说:“陛下,臣听闻黄巢有十万兵马,西进长安而来,潼关外还有齐克让率领的数万饥民,臣只带着区区二千余人(二千多饭桶)去守潼关,显然形势不利,而且现在还没有听到粮草先行的消息,以现有的战力拒敌,臣感到十分不安,请陛下抓紧时间催促各州府派精兵救援。”
唐僖宗面露尴尬(我早就发了调令,无人可来,只能你们先顶着)然后打发张承范说道:“爱卿你们先走,援军随后就到”。
张承范无奈带着两千多神策军到了华州,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阴县)是长安东大门,东进西守的咽喉要道。可偏偏这华州刺史裴虔馀刚调任宣歙观察使,官吏百姓一看老主官走了,新主官还没来,这黄巢却马上要到,于是纷纷跑入华山避难。
华州一夜之间成了“鬼城”,后路已断,看到这里张承范心里已经凉了大半截。
“乙亥,张承范等将神策弩手发京师。神策军士皆长安富家子,赂宦官窜名军籍,厚得禀赐,但华衣怒马,凭势使气,未尝更战陈。闻当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贫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承范进言:‘闻黄巢拥数十万之众,鼓行而西,齐克让以饥卒万人依托关外,复遣臣以二千馀人屯于关上,又未闻为馈饷之计,以此拒贼,臣窃寒心。愿陛下趣诸道精兵早为继援。’上曰:‘卿辈第行,兵寻至矣!’丁丑,承范等至华州。会刺史裴虔馀徙宣歙观察使,军民皆逃入华山,城中索然。”
十二月初一,张承范终于到达潼关。
同一天,黄巢的先锋大将柴存(草贼二十四将之一,预知草贼二十四将完整介绍请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已到达潼关外,白色的战旗蔽日(草贼的旗帜一直是白旗,从盐帮旗帜传统而来,因草贼经常反复投降,“举白旗”从此时便有了“投降”的意思,至今广为流传),满山遍野,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齐克让已经与柴存发生过了激战,柴存进行了战略撤退,没过多久,黄巢亲至,白光大盛。
大战来临,知道退无可退的齐克让终于发挥了武将本色,与黄巢军力战,从午时一直打到酉时(从午饭时间打到了晚饭时间),但因为一直没有吃饭,在此之前也没有怎么吃,在满血满蓝的黄巢军的持续打击下,终于败北撤退,士兵们争相逃入潼关。
张承范心理也有准备,知道仅凭齐克让部队能阻黄巢军一下午的时间,这战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于是打开潼关大门,接纳撤退的唐兵,还拿出潼关的粮食储备给他们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