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潘金莲这一女性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
自施耐庵创作出这一形象,潘金莲就成成为了荡妇的代表。
数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了被道德批判的典型。
而由于《水浒传》中「金莲毒夫、武松*嫂」一节写得太过传神,以至于还衍生了另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的著名古代同人小说。
在这部同人小说中,作者对原著中作为配角的潘金莲大书特书,对其身世、性格、命运乃至悲剧人生做了详细的补充。如果看过这部书的人都会知道,在此书中的潘金莲形象已经有了更复杂的刻画和描写。
固然,潘金莲是一个水性杨花、不守妇道、阴狠毒辣的女人,可细细思量,她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女性角色。一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写的《包法利夫人》一样,可恨之人往往有可怜之处。
毕竟,任何超脱于时代,站在道德高点看一个人都是不公正,不客观的。
到了近代,「金学」兴起,不少学者大家开始为潘金莲“翻案”。
当然,这里的翻案并不是肯定潘金莲的种种违背道德的观念和行为,而是去以现代的观念去审视和分析潘金莲悲剧人生的成因和动机,由此推论她更像是封建礼教的无辜受害者。
这种学术理念也曾经影响了影视圈,由此催生了众多潘金莲题材电影。
影史上最热衷于拍摄潘金莲电影的导演,当属电影大师李翰祥。他在邵氏时期拍摄了众多与潘金莲有关的电影,对于潘金莲个人命运的刻画,几乎贯穿了李翰祥的电影生涯。
除了李翰祥之外,同样著名的还有1989年李碧华编剧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影片由王祖贤主演,讲述了潘金莲及其转世单玉莲与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片中大胆颠覆了潘金莲的形象,故事层面带有很强的女性主义色彩,算是潘金莲翻案电影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