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戒》的结尾,特意注明这篇小说是“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汪曾祺的这个梦,向前推43年,是1937年,正是《小兵张嘎》故事发生的年月。
所以,汪曾祺的《受戒》的情节设置,个人感觉,受到《小兵张嘎》的影响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小兵张嘎》里的嘎子与小英子的形象很容易产生另一种联想。
而在《小兵张嘎》的小说里,小英子的父母很喜欢嘎子,有意把他招赘成“倒装门”女婿。
但据作者徐光耀说,文革期间小说出版时,删掉了这一部分“玉英父母想把心爱的嘎子‘倒插门儿’那一节”给删掉了。
原因是:“因担心把少男少女们诱上邪路去”。
电影里也表现了这一段情节,不过电影里表现这一段的时候,是用来刻画嘎子的远大理想的。
电影里,玉英的妈妈没话找话地试探嘎子,问他胜利后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嘎子分别说了开飞机,驾轮船,但就是没有个人的生活私事。
而镜头里的小英子带着孩童的天真的微笑,寸步不离地盯着嘎子,她似乎根本不知道父母的别有用心的问询,但可以看出,她对嘎子是充分的信任的。
但是,《小兵张嘎》的作者描写这一段情节时,还是深刻地把握住了儿童的心理的。
在十三岁左右的男孩那个年龄段,对男女的情感,是天生的排斥的,所以,小说里这样写道:“这真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事儿,十有九个这样大的孩子,一听见这类话头(娶媳妇儿),都会脸红的,而且大半还带着一点儿莫名其妙的恼怒。小嘎子也是这样,一听这话,立刻扭过头去不言语了,好像戳着了病根子似的。”
电影《小兵张嘎》里,后来表现嘎子离开了充满着难得的温暖的气息的玉英一家,去寻找部队去了,并在最后一张战斗中,用他的智慧,协助战友们端了敌人的炮楼。
而小说原著却与此不同,描写嘎子与玉英双双一起离开了杨大伯家,结伴去寻找部队,后来部队还接受了玉英,让她照顾伤员,还有意培养她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英子的形象在《小兵张嘎》影片里只是一个插曲,但是她代表着中国女性的美好形象的身影,还是留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