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雍正遗诏大概分为三大内容,分别是反省自身和为新君制定大致方向;公布继承人选;以及雍正去世后的核心权力层的人事安排。
在遗诏最初的内容中雍正先做了一番简短的自我反省,就是和上面提到的雍正八年公开面谕遗诏的内容大致相似,除了这些,雍正还在这里面对未来的继承人选做出了要求,他希望未来新君不要按照自己的路线走,雍正认为自己过于严苛,所以希望未来新君能走宽仁的路线。
这也是为什么乾隆继位之后的执政风格与老爹雍正完全背道而驰,乾隆执政以效仿祖父康熙的仁政为主,同时乾隆还在雍正新政的基础上做出了革新,改革了新政的弊端,这也是乾隆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现代很多人都认为乾隆完全推翻了其父雍正的政策,以及他的风格与雍正完全相反,更有甚者将雍正无限吹捧,甚至认为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政策和风格是导致清朝衰败的转折点。
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雍正新政中弊端还比较多,而且雍正风格严苛,雍正并非圣人肯定也有过错,但殊不知雍正在晚年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才会在遗诏中叮嘱新君不要效仿自己,改变风格和路线,才能继续带领国家强盛。
而乾隆继位之后一改雍正的政策和执政风格也是听从雍正遗诏的吩咐和交代,所以说乾隆算不上否定了父亲雍正。
随后遗诏中就公布了皇位继承人选,其实这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虽然雍正有感于九子夺嫡带来的政治危害,他选择了秘密立储,但实际上他的继承人乾隆早就被天下所猜测出来了。
雍正并不像老爹康熙那么能生,他只有十个儿子,抛去夭折的,最终长大成人只有四个儿子,而幼子弘曕是雍正的老来子,雍正晚年弘曕都未成年,抛去未成年的弘曕,在雍正时期成年的儿子只有三人,即老三弘时、老四乾隆和老五弘昼。
弘时最大本来应该是继承人的首选,但弘时与父亲雍正性格不合,所以不被雍正所喜爱也根本不可能被选为继承人,雍正继位时,弘时还有着成为继承人的想法,但是雍正继位之初两次都派乾隆去代替自己祭奠父亲康熙,这时候天下人已经基本明白皇位继承人十之八九就是乾隆了。
弘时为此十分郁闷,后来更是因为处理胤禩的事情与父亲雍正吵了起来,最终弘时连皇子的身份都没保住,雍正直接将他过继给胤禩并削除了宗籍圈禁起来,圈禁后弘时抑郁而亡。
弘时死后,老五弘昼也担心被父亲雍正和哥哥乾隆猜忌,于是开始稀里糊涂装疯卖傻的自保行为,最终才换来了雍正和乾隆的信任,也保全了自身,在乾隆朝弘昼被乾隆极为封赏。
所以说雍正的继承人选基本都是在当时都能猜出来的事情了,但也只有雍正以遗诏的方式公布出来,乾隆继位才具备了合法效益。
遗诏在公布继承人选之后就是随之为继承人在人事上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这四人分别是雍正的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以及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
雍正先是将四人作了简短的评价,这其中对胤礼的评价最高,雍正认为胤礼德才兼备是治国的好帮手,但是胤礼身体虚弱,一再叮嘱乾隆要善待胤礼,不要让他过于劳累而累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