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平定云南,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护驾伴随康熙帝到福陵、永陵、昭陵祭祀。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恰逢塞外大雪纷飞,气候苦寒,《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便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对于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当时纳兰性德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恰似得了病的年轻男子,有抱负志向有心无力似的。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此词虽写的传神动情,可是壮观之处没能体现作者的豪迈气魄,令人惋惜。
┃词的写作特点:
<1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整首词辞句流畅,又不少跌宕,颇具李后主词风。
<2“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对仗工整,互相映衬;数字的叠用体现了路程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为作者思乡之情的表达做了铺垫。
<3从“夜深千帐灯”的壮观景象到“故园无此声”的哀婉心绪,词人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实而生动的嵌入词中,使情景描绘与自身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点题之句子,即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呼应上阙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一个“聒(guõ)”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效果,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最为前人称道的。
此词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的异乡飘零、梦归故里的意境,看似直白铺陈、不事雕琢,实则在平淡中更显内心的无奈感慨之情。正如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清代词人朱祖谋也说:“八百年来无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