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黛薇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当这段师徒关系得到重塑之后,不少人发现取经路上的故事模式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悟空不再只是重复“师父被妖怪抓走——降妖除魔——救出师父”的模式,而开始主动挑战妖魔,行侠仗义。这背后,西天佛祖起到了不动声色、又非常有意思的引导作用。悟空回归后,过平顶山,到乌鸡国,乌鸡国国王的鬼魂夜里托梦唐僧,诉说自己被妖道推到井底冤死、又遭谋国篡位,求唐僧令大徒弟孙悟空降妖。此后师徒完美合作,使国王复生,妖怪伏法。这是孙悟空回归后第一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有意思的是,鬼王来托梦,指名求的是大徒弟孙悟空帮助。他一个水底冤鬼,怎么知道孙悟空呢?据他自己说:“师父啊,我这一点冤魂,怎敢上你的门来?山门前有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紧随鞍马。却才被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将进来,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
很显然,这件事如果不是佛祖授意,至少也是得到首肯的。不然,小小夜游神怎么能越过如来安排保护唐僧的诸神,送鬼王来告状呢?
而孙悟空得知自己被指名求助时,他的反应是:“行者笑道:‘不消说了,他来托梦与你,分明是照顾老孙一场生意。必然是个妖怪在那里篡位谋国,等我与他辨个真假。想那妖魔,棍到处立要成功。’”这哪里是大义凛然,正不容邪?分明是技痒难忍、正中下怀的喜悦。
很明显,西天佛祖深谙孙悟空的热爱战斗、天不怕地不怕的天性,故因势利导,在取经路上故意为他创造施展神通、行侠仗义的机会;又知道他自尊骄傲、喜人夸赞,还不忘借他人之口赠他高帽。
师徒行到车迟国,发现三个妖道虐待国内的和尚们,孙悟空去找和尚们打探消息,和尚们说哎呀苦死了,可是想自*却总也死不了。悟空说怎么个死不了呢?和尚们说“悬梁绳断,刀刎不疼,投河的飘起不沉,服药的身安不损”。悟空说那是上天要你们长寿吧?和尚们说,哪里呀,是每天一闭眼就有神人(六丁六甲、护教伽蓝)来保护。悟空奇怪极了,说这些神太没道理了!你们这么受苦,应该早点让你们升天,怎么还特地保护你们呢?和尚们的回答十分有意思:
众僧道:“他(神人)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
悟空恐怕自己还没想到自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呢!可他一听这话,“心中暗笑”——本来就喜欢降妖除魔,又喜人夸赞,戴上这样一顶量身定制的超级高帽,更是非帮这个忙不可了。
经此二役,孙悟空似乎找到了保唐僧之余,一身本领和战斗天性的最佳使用方式——行侠仗义、救人患难,并在其中收获无限乐趣。于是,他再也不需要佛祖刻意引导了:
通天河畔,听说灵感大王吃童男童女,他对被迫献出儿子做祭品的陈清说:“我今替这个孩儿性命,留下你家香烟后代,我去祭赛那大王去也,如何?”喜悦兴奋的心情简直按捺不住。
到朱紫国,见国王身染沉疴,黄榜聘医,他主动揭榜;当听到国王说起王后被妖怪抢走,忧思成疾,更是“满心喜悦,将那巨觥之酒,两口吞之”,道“我老孙与你去伏妖邪”。
到比丘国,见国王受妖道迷惑,要吃一千零一个小孩心肝,唐僧伤心垂泪,他不再玩笑,而是当机立断,“断不叫他伤了孩童性命”,连夜拘来众神,要他们“把这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里的小儿,连笼都摄出城外山凹中,或树林深处,收藏一二日”,更考虑到都是小孩,特地细细叮嘱:“与他些果子食用,不得饿损;再暗的护持,不得使他惊恐啼哭”。
此后,还有凤仙郡劝善祈雨,天竺国救落难公主⋯⋯上述善行,无一不是悟空主动为之。在此过程中,齐天大圣美猴王犹如被不断凿去外壁的美玉,人性的光芒以至于佛性的光芒日渐闪耀。
如果我们跳出来,从更高的视角观察,便会发现,让孙悟空加入取经队伍,保护全无法力的唐僧走完处处是磨难的取经路,取回真经,造福无数世人,何尝不是佛祖因势利导,为悟空创造的一个最好的施展天性、明心见性的机会?所以到了西天,悟空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至此,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名字都不必再提,一个最荣耀的名字已经诞生——“斗战胜佛”。有意思的是,“斗战胜”是孙悟空本性中最大的喜好,而“佛”则强调了这一喜好已经用来惩恶扬善,普度众生。
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从此消失不见,心中一片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