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缺吃的,也缺烧的。我们这里是半丘陵,少有树木荆棘,秸秆也不多,主要靠野草生火做饭。水能生喝,饭不能生吃,于是拾野草就成了春冬两季的重要活计。大人除参加生产队劳动外,基本就是在野外拾草,我们这些小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附近的很快就拾光了,可以说村无树叶,野无遗草,比现在创建卫生城还干净。好在我们还有五龙河。五龙河在村西10里左右,河宽沟阔,蜿蜒曲折,河水时深时浅,水窝、湾塘断续相连。当年为了修建水库,迁走了附近村庄,因此这里人烟稀少,野草茂盛,野物滋生,热闹非凡。在我这个毛孩子的眼里,这里就是古代的大漠边关,遥远而神秘莫测。
早早地吃了早饭,带上竹筢、锄头或镢头、扁担、绳子就开拔,当然还有中午饭,一般是地瓜、地瓜干或菜饼,棒子面饼子不常有,还有自产的老腌咸菜,能齁死人,比盐还咸上十倍,当然还有水。水用瓦罐盛着,这瓦罐自有妙用,这里先不点破。
大家三一群五一伙,急行军来到五龙河,找好战场,脱下破外套,即刻开战。或锄或筢,或用镢头刨草根,到天黑前就能捆上两大捆,肩挑人背,打道回府。
拾草是主业,其实最有趣的还是拾草间隙*那些事。
01.踩甲鱼
五龙河里王八多。王八也称甲鱼、鳖,大多生活在有淤泥的湾坝里。拾草累了,就挽高裤腿,或者脱掉下衣,在水里捉王八。水不算深,一般没膝或水深至腰部,于是就用脚慢慢踩。踩王八是功夫活,要有耐心,慢慢挪脚。假若踩到像干馒头一样硬硬的东西,恭喜你可能中奖了。于是用脚慢慢绕着硬物划圈圈,目的是让王八头缩到壳里,防止被它咬住。
于是,从岸上看去,一湾人头攒动,个个聚精会神地做着相同的动作,像一湾机器人。湾里不时爆出一阵阵*动,不知哪个王八又倒霉了,于是人们更加勤奋起来。
踩到王八,要把它捉上岸是技术活。如果离岸边较近,那就两手搬起,迅速扔到岸上。如果离岸边较远,就两手握住,手在水下,慢慢靠近岸边,然后甩上岸,千万马虎不得。
人们常说,王八咬人不松口。一旦被咬住,无论你怎么甩、怎样抖,它都不松口,大有咬定手指不放松的架势。我的一个堂兄曾踩到一只大个头甲鱼,一时忘乎所以,违反了操作规程,被咬住了食指,疼得直咧嘴,干着急没办法。于是就有人拿草棒拨弄它的泄殖孔,它这才松了口。
其实最给人惊喜的是麦收前后,这时王八上岸晒太阳,寻找沙土产卵。沿着岸边走走,如果运气好,就会找到陶醉在温暖阳光下的甲鱼。也许它正做着要当妈妈的美梦,转眼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美餐。
那个年代人们对它不稀罕,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拿回家放大锅里一煮,全家人围个锅一顿猛喝。留着骨头当药用,说是可以治小儿拉痢。我村有个老中医,面皮白净,慈眉善目,善于养生。他每年好像是春分抑或夏至的那一天,必定要吃王八。他说这天吃了甲鱼,人体上不留灰垢。果然,他看上去干干净净,指甲透明,没有一丝灰尘。此说不知真假。
不捉王八的时候,就下河摸鱼,主要是鲋鱼、麦穗(鲫鱼)、小银鱼、大头腥之类,都不大,大的一般摸不到。或者捉螃蟹,红色的小蟹在浅水沙滩上嬉戏,一受到惊吓,快速地钻进沙里。用手指一抠就能捉到。再或者捉蛤蜊,浅黄色的蛤蜊躺在沙质河底,指头顶大小,像一粒粒不规则的珠子,我们称作米蛤蜊。淤泥的里蛤蜊色灰皮薄,有一股*味,一般不吃,摸到后就打了水漂。中午,汤罐就派上了用场,把米蛤蜊、小鱼放进汤罐,加进几块老咸菜,煮鱼汤喝,那种味道不伦不类,现在还记得。
02.刮蟾酥
五龙河里蛤蟆多。每到春天,河湾里就飘满了蛤蟆卵。透明的滑膜中包着密密的小黑点,这就是卵了。暖阳高照,和风吹拂,隔一段时间,这些卵泡孵化出小蛤蟆骨朵儿,就是大头细尾的小蝌蚪,再后来蝌蚪蜕掉长长的尾巴,逐渐生出四肢,长成小蛤蟆了。蛤蟆爱聚堆儿,聚在湾边或草丛,成堆的蛤蟆在乱爬,但不是什么好光景儿。
那年麦黄时节,我们正在捉鱼,看见两个人正蹲在河边忙活。每人眼前放一个不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斜立一个盘子,盘子对着人。他们每人的大拇指上各套一个带刺的套子,左手握住蛤蟆,用指套对准蛤蟆头部那对大的疙瘩,用力一搓,一股乳白的汁液就溅在盘子里。然后扔掉蛤蟆,蛤蟆在原地打几个转,慢慢爬走了。
原来他们在取蟾酥。
看着蛤蟆难受的样子,突然产生了保护动物的意识,我们仗着人多,就上前制止。两人操着南方口音,说的啥我根本没听懂。看他们那动作,好像是嫌我们多管闲事,但猛虎难敌群狼,乖乖收拾东西向上游去了。但以后的几天里,我们一直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场保护蛤蟆的行动,损失最大的是我的一个堂兄。当时他站在湾边与南方人理论,感到脚背上有东西,原来是一只蛤蟆。俗话说,蛤蟆爬到脚背上,不咬人膈应人。堂兄抬脚一甩,蛤蟆甩到湾里,鞋子也随蛤蟆而去。堂兄舍不得扔掉另一只,只好穿一只鞋子回家。
相反,我的另一个堂兄脑子活,看准了这是挣钱的好门路,第二天他就离开了拾草大军,单独行动了。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他老子发现,老人认为这是伤天害理,一顿拳打脚踢,又把他打回了拾草队伍。
03.挖宝物
刨草的时候,也有意外的收获。
一片平展的土地上,大家一字排开刨过去。刨过后的土地像被耘过,平整干净。太阳一晒,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地面上出现灰白色的圆,圆圈内土的颜色明显与正常土地颜色不同!
这是啥缘故?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那时候听瞎子说书、听老人说瞎话太多了,不免痴迷进去,莫不是古人埋藏宝藏的地方?如果真能挖出宝剑、大刀啥的,耍弄耍弄该多爽!又或者挖出个女尸,艳若桃花,温润如生,也算长了见识。这不是瞎说,集体平坟那阵子,还真挖出了女尸,裹着绫罗绸缎,可惜那花花绿绿的绸缎见风不久即化掉。最好是挖出个聚宝盆之类的,放进饽饽和肉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吃多少有多少,啧啧!
于是在大家的憧憬中形成一致意见:挖下去看看!
第二天,我们带了锨、镢开挖,奇怪,这里面的土特别松散,极易挖掘,再加上有的是蛮力气,很快就挖出了一个直径1米多、深约两米的圆坑。检视挖出的土,有碎瓦片,有腐烂成灰的骨头样物质,等等。
长大后约略知道,这些坟墓是站棺墓,好像是秦汉以后某些地方的丧葬习俗,不能确定,但有可能。
年龄较大的村人认为,既然是坟墓,说不定有金银财宝,不如我们挖吧,如果真挖到金银啥的,比野草可值钱多了。
于是大家各自选址开挖,热火朝天中大家的幻想也逐渐凉凉。几天后大家的劳动成果是:一挂腐烂的鹿角,三个完整的小瓦罐,一堆破瓦片。
这就是全部的宝物了。
失望之余,大家遥望着远处青色的汉代顷王冢、小妹冢、巴山古墓等,遥作天际想。想当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人也像我们一样辛勤劳作、捉鱼摸虾、嬉笑打闹?我当时还小,这些想法转眼就抛到脑后了。
04.谈恋爱
到五龙河拾草,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谈恋爱的机会。
在村里,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老师,男女两情相悦,也不便于表达。那个时候好像男女恋爱是丢人的事。这里远离村庄,沟曲众多,野草茂盛,大家随意说笑,实在是无拘无束的天堂。
小孩子是不安分干活.的,总喜欢跑来跑去,到沟深草密的地方去探险,或追逐一只野兔,或惊起一只大鸟,或撩拨酸枣丛上晒太阳的小蛇,或发现一个奇大的老鼠洞。有时也会惊动一双男女,慌忙扑棱着身上的草叶,羞涩而去。
那时候,即使青年男女两情相悦,双方父母也可能极力反对。为啥?主要是缺吃少穿闹的。那时谈对象比较注重家庭条件,男方家庭有无余粮,草垛几何,弟兄多少,都是女方相亲考察的重要内容,毕竟谁都不愿饿肚子,更何况是将要嫁人的亲生骨肉。面对这“苛刻”的相亲条件,有的男方会从邻家借来玉米棒子或者地瓜干充数,这些粮食看起来涨眼;或者借头猪养在自家猪圈里,反正猪不会泄露秘密;再或者隐藏兄弟数量,免得弟兄多了分家产。草垛不用借,下力气就能办到,这也是大家拼命拾草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若侵必删。
原创不易,您若喜欢,敬请点赞关注,共同回忆过去的有趣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