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石破天在侠客岛上学武那一段:一个不懂字的人,竟然学的比有文化的人还精,这是很有意思的。确实,现在的人,被很多东西缚束住了,这些东西怎么也甩不掉,成了人身上的巨大包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包袱越来越重,直到把你压垮。
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像石破天那样去单纯的想问题的。
书中的石中玉,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人不禁要发出“人生九子,种种有别”的感叹。(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书的最后一篇“我是谁?”似乎是对人的本性的思考。
第八位:《雪山飞狐》(1959)
刚开始看这部书时,感觉挺新颖的就像看了一本悬念推理小说。金庸先生在小说里面用了一些新的写作方法,以各种人物对往事的回忆,来揭开胡一刀与苗人凤一战的谜团。随着各个人物的纷纷登场,那一战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被人一层层揭开。
书中被人最为仰慕的不是主角胡斐,而应是胡一刀。一个光明磊落、豪气逼人的辽东大侠,苗人凤跟他一比,那就有些“天与地”的感觉。
书中结尾的那个悬疑:“到底胡斐这一刀劈下去呢还是不劈?”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第七位:《连城诀》(1963)
这部书写得太悲苦了,并不是一本耐看的书。唯一让人安慰的是丁典与凌霜华的爱情,狄云与水笙之间的情,不是爱情。设想一下,如果水笙表哥(抱歉,忘记名字了。)不是那种贪婪之辈,那么“铃剑双侠”依然还是那个“铃剑双侠”。
书中很难看到一个好人,哪怕是有一点善。特别是凌退思,这己是不能用人来形容了。最后当人面对宝藏集体发疯时正应验了一句话:“恶有恶报。”
但这似乎有些不符合实。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结局也有点理想化了,在雪山等着的水笙,给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第六位:《倚天屠龙记》(1961)
小说的主角是不讨人喜爱的,还不如明教的几位老大哥来的光彩照人。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并不美丽,更加接近现实。
诚如金庸先生所说:“这部书的情感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书中武当七侠之义,明教兄弟之情,谢逊的爱子情深,都比张无忌的一心四意感人泪下。
第五位:《神雕侠侣》(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