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找林黛玉“搭讪”
可这贾宝玉确非寻常人物,竟打蛇顺棍上,非给林黛玉起了个“颦颦”的小名,然后他还杜撰了一个所谓《古今人物通考》的书名作为他真正心思的掩护。
此处《古今人物通考》以及他后面所谓的“西方有石名黛”等等言语确系他杜撰所出,但那“颦颦”二字,却并非他瞎编,而是真正有个典故出处。
秦观,就是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那位,他曾有一首不太著名的词,叫作《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全词如下: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秦观这词中“黛颦”二字联动,乃是指美人黛眉皱起,贾宝玉正是化用这首词“黛颦”之意,戏语林黛玉那“似蹙非蹙”的形态和表情。
这是他的第一层意思。
他化用此词,其实还有第二层意思。
秦观这首《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其实说的是历史上一个典故,唐代美女崔徽的爱情故事,此处简单讲讲。
话说唐朝有个叫裴敬中的官员,其人奉命出使蒲州,然后在蒲州认识了当地的美貌少女崔徽,二人一见钟情,爱得死去活来,在一块呆了好几个月。
很快裴敬中使命完成返回,崔徽很悲惨地被遗弃了。崔徽在爱恨交加中患上了相思病,于是她找来一位画家将自己最美丽时的形貌画下,寄给裴敬中,画上写着“如果我的相貌有一天比不上画像了,我就为君而死!”
在寄出此画不久后,崔徽便得了失心疯,最终黯然死去。
贾宝玉此处借这个典故给林黛玉取了个“颦儿”的小名,其实是在暗示自己对林黛玉一见钟情,黛玉饱读诗书,自是明白。
当然,这事儿估计也就他俩清楚,至于贾母、王夫人等人书读的少,大概是不懂的,所以王夫人前番警告黛玉的心思,到此算是白费,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一旦相遇,二者姻缘天定,王夫人能奈其何。
在这短短一天之内,黛玉身怀寄人篱下之悲,先是小心翼翼进入贾府,接着王夫人悍然给她下马威,暗中警告一番,之后又是那混世魔王借典故暗中表白,告诉她自己对她是一见钟情,最后又有贾宝玉为她摔玉之事,而那王夫人警告之语,却是言犹在耳。
她不过是一小小姑娘、丧母孤女,却得承受如此多事,又皆思念家乡老父,种种愁绪累积在一起,待那夜深人静之时,她岂能不自伤自悲,暗中啜泣。晚间袭人去探望她时:
黛玉忙笑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
连对袭人一丫鬟都如此小心客气,林黛玉此时之凄凉自怜,可见一斑。
《红楼梦》一书对现代人的知识结构而言,其实颇显晦涩深奥,尽管它绝大部分行文是白话文,但它毕竟是明清之人所作,所以它的表述方式同样带有强烈的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烙印,即文中运用了大量典故。
再有除了这些用典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内容作者表现的很隐晦。
比如本文提到的那段王夫人与王熙凤之间的突兀对话,读的时候这段颇为怪异,若是不注意,略微一看就过去了,这样就领会不了作者“交待王夫人对林黛玉态度”的写作意图。一旦此类不甚明白的细节之处积累多了,红楼梦只会越读越难。
红楼梦能在“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中名列第一,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