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了《八佰》 。
“八佰”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人”,是“壮士”,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震撼,感动,敬畏,有直击心灵的时刻,也有热泪滑落的时刻:为那些绑着炸药飞身跳跃的身影所震撼,为那些冒着敌军飞机扫射奋勇上前的决心所感动,更对所有“奋勇抗敌”的战士们报以发自内心的敬畏 !
《八佰》给了我强烈的情感冲击,让我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可以说,《八佰》不单单是八佰壮士四天四夜奋力抵抗的一次“历史再现”,而是中国军民十四年顽强抗战的一个缩影 。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觉得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那一瞬间,“家国”二字所包裹的含义,不再只是简单的土地领域,而是绵延千年的民族精神。这股“家国”情绪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动与时代的变幻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战士”与“百姓”的身份区别而存在差异,一旦有外敌侵辱,“这里是全民皆兵” !
是啊,片中展现的当时的那个“家”,断壁残垣,硝烟弥漫,被日本侵略者的炮弹破坏得满目疮痍。当我们的国受到侵犯,我们的家受到破坏,当然要奋勇抵抗,当然要保家卫国!所以那些坚守在四行仓库的战士们,面对猛烈的炮火攻击,面对艰难的作战条件,依然不屈不挠,奋死拼*,这种英雄行为是值得敬畏的,也是极具感染力的 ——相信每一位拥有爱国情怀的观众都会被触动到。
当然,如前所述,《八佰》带来的触动并不止于这一个。
让我眼眶湿润的一场戏,发生在敌军要凿开四行仓库墙体进行爆破的时候。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敌军部队已经深入到仓库墙角,工程兵已经开始砸墙凿洞,一旦爆破楼体,大军*入仓库内,整个仓库就将失守,所有战士也都将被敌军围歼。而镇守仓库的战士们缺乏足够的火力去阻止敌军的进攻,即便是扔炸药下去,也会被对方厚厚的铁板保护着,无法制造狙击效果 。
危急时刻,郑恺饰演的战士陈树生(历史真实人物)自发请命前去阻挡敌人的进攻,他采取的是“自*式”的方法——往自己身上绑了炸药,直接跳下楼去,将正在砸墙凿洞的敌人炸个粉身碎骨 。
绑着炸药纵身一跃的画面,实在太有冲击力。而其他战士也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自己的名字,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人的行为,堪称壮烈。
战士们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无惧危险、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奋勇抗敌的精神,真的太令人敬佩,太令人感动。这场戏拍得紧张又惊险,观众的心仿佛被提了起来,属于实实在在的扣人心弦。而这场戏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力量,极具冲击力与感染力,足以令每一个观众落泪 。
还有发生在仓库楼顶升旗与护旗的那段戏,既有庄严肃穆的情绪熏陶,也有惨烈悲壮的情感共鸣,同样能给观众制造深沉的触动。而最后阶段那支“甘愿牺牲”的敢死队,那些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的战士们,那些积极贡献力量的普通民众们,都很好地展现了英雄无畏、舍身取义的精神!
这些片段所包裹的那份顽强抗战的英勇精神,是很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无论是震撼还是感动,都会被片中人物的作为所触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