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海淀区央视办公大楼。
63岁的杨伟光坐在台长办公室里,看着桌上刚签下的一份电视剧采购合同,双唇紧闭,眉头紧锁。
办公室外也是议论纷纷,一位知道实情的工作人员一语道破:让杨台长犯了难的,是胡玫拍的《雍正王朝》。
一部《雍正王朝》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要知道杨台长可是“天不怕地不怕”,进入央视以来做了不少开先河的事。
比如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飞机爆炸后,杨伟光拍板,把这个新闻放在《新闻联播》的头条播出,时长足足有6分钟,破了先播国内新闻的惯例。
比如1994年,也是杨伟光提议,央视要做一档自己的带有批判性质的新闻节目,于是在他的推动下,《焦点访谈》就此诞生。
再比如又是在1994年,在杨伟光的坚持下,央视首次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插播了30秒的广告,这也为央视打开了一条创收的新路子,短短几年央视的广告收入从10亿突破到了45亿。
这么多有魄力的事他都敢做,但这份电视剧合同还是让他犯了难。
因为这一次他要面临的风险,比以往更多、更大。
第一大风险,就是这份采购合同的金额,2600万。
那几年央视为了鼓励创作精品,把电视剧单集价格从2万涨到了8万,这个举措催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北京人在纽约》等一批精品好剧。
可是胡玫导演在拍完44集的《雍正王朝》后,直接报价3200万,结果各级市场都吃不下。
杨伟光审阅完这部电视剧后,意识到这个作品很不一般,他坚持要买下这部剧,最终双方各退一步,以2600万成交。
即使是“友情价”,但2600万在当时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折算下来,每集价格接近60万,几乎是市场价的8倍。
花这么多钱买一部剧,会不会太“破格”了?
第二大风险,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内容,过于敏感。
《雍正王朝》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历史剧,还是一部严肃的政治剧,不知道编剧刘和平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剧中很多情节和人物都和现实联系得很紧密。
比如1998年中国正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很多民生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而《雍正王朝》里就有黄河水患、科场舞弊、官员贪腐财政亏空等剧情,雍正也是一位锐意进取的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