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千里
“我等困守闸北四行仓库凡四日夜,击退敌军六次进攻。弹药的消耗不及十分之一,至于给养,虽坚守三年亦无绝粮虞。我等之撤退,系因第三者要求维护中立地区之安全,请求我方同意,而由我最高当局下令撤退者。”
——谢晋元在率部撤至租界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撤退原因
从1937年10月26日夜,88师524团第1营官兵进驻四行仓库,到10月30日午夜部队开始撤守并进入租界区,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持续了四天四夜,400余名官兵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击退日军多次进攻,他们的英勇表现深深震撼着在苏州河畔观战的各国媒体记者和中国民众。
战至最后一天,日军的进攻也进入高潮,地面部队炮火的猛烈程度陡增,日军海军陆战队开始调集高射炮,以平射角度持续轰击仓库主体建筑。部分日军还在仓库附近的曲阜路口修筑工事,企图永久封锁住整个四行仓库。面对敌军猛增的火力,守卫仓库的第1营官兵毫无畏惧,依然顽强地坚守着阵地。但就在当晚12时,在日军炮火还没有停歇时,谢晋元却突然向1营营长杨瑞符下达全军撤退的命令,要求部队在午夜全数撤往与四行仓库一桥之隔的租界区。
四行仓库保卫战间隙,已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墙壁上布满了日军机枪和高射炮留下的弹痕
凭借坚固楼体在誓死抵抗的第1营官兵
激烈的四行仓库之战,其结束可以用“戛然而止”来形容,很多依然在奋战的官兵们听到撤退的命令时,无不大惑不解。要知道这400余名将士死守在四行仓库,虽是孤立无援,但在进驻阵地前携带了充足的弹药,而且仓库内本来就存有海量的食品、燃料等生活物资,还有水路通往苏州河,士兵可以就地取水。最重要的是,仓库本身靠近租界区,且租界区内距离仓库不过数十米的地方有两座上海煤气公司的储气罐,日军因顾及租界区的安全而无法动用重武器强攻,加上仓库本身就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日军的轻武器又无法造成致命伤害,种种内外因素叠加起来,实际上是非常有利于这些将士们长期死守的。谢晋元本人甚至估计可以最多坚守三年,但为何在仅守了四个昼夜后就突然宣布撤守呢?
从其他区域赶来支援的日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