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狟先森
8月17日点映的《八佰》,口碑一路飙升。作为第六代的中国新生代导演,管虎确实把中国类型片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部亚洲第一部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无论就音效、战争场面都是相当令人震撼。
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非常有意思。当时的四行仓库里面并没有民国旗子,于是苏州河对岸、租界里的童子军杨惠敏把旗子绑在身上,在战争第二日的夜晚偷偷泅渡苏州河,冒着被狙击的危险将旗子送给谢晋元。这段虽然没有太多的特写,却非常地感人。
那么,在真实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时,杨慧敏这面旗子真的是晚上趁着夜色、泅渡苏州河送过去的?
就让我们一起考古一下。
01 献旗子的原因关于当时危急时刻,杨惠敏为什么会挺身而出将旗子送到四行仓库,一般有两种具有影响力的说法。
第一种是讲,杨惠敏看到四行仓库周围的建筑除了少数几个飘着英国国旗外,全是日本人的国旗,中国国旗一面都没有。身为童子军的杨惠敏非常愤怒,心想如果能把国旗升上去,那是何等的振奋人心呀!
于是杨惠敏主动请缨,向市政府要了一面大的旗子,在晚上泅渡苏州河,把国旗交给谢晋元。1975年版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杨惠敏的林青霞正是按照这个说法演绎的,也因此传播非常广。
另一种说法是,谢晋元致电第八十八师,请求上级想办法送一面旗子来鼓舞士气,师部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上海商会,商会随着将献旗的任务交给了童子军服务团团员杨惠敏。杨惠敏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从思想仓库以东的公共租界进入四行仓库。
02 杨惠敏自己的说法杨惠敏关于献旗也有两个说法。
1938年3月19日武汉出版的《大侠魂》中,刊登了《杨惠敏自述》一文。在文章中,杨惠敏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那是十月二十七日的早晨……我在垃圾桥看到四行仓库的周围插满了太阳旗,我当时一方面说不出来的气, 一方面又想到……假若有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那是何等庄严灿烂的事情啊! 因此我就跑到市政府报告张秘书, 请为制大号国旗一面, 送交四行仓库我军应用。”这个自述表明,献旗是杨惠敏自己看到周围景象之后,主动做出的选择。
但是1938年4月2日,长沙出版的《战时童子军》第十六期中刊登了杨惠敏的《献旗报告书》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杨惠敏是这么说的: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八十八师的师附张绍良先生果真来找我了,他的来意是要叫我越过租界到闸北谢团留守的四行仓库去, 献国旗于八百个壮士。”很明显,这个说法就意味着献旗是上面交给杨惠敏的任务。
献旗一事轰动整个上海,上海童子军总会对于杨惠敏的行动势必是了如指掌的,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会如实上报给中国童子军总会。那么,杨惠敏提交报告书时,也更有可能真实地说明献旗的经过。但是在《大侠魂》中,可能会增加一些演绎成分。
图:1975年版饰演杨惠敏的林青霞
因此,综合这两份材料,献旗的大致经过是:杨惠敏因88师部的请求,将旗子送到四行仓库中去。那么,电影中的经典场面:杨惠敏泅渡苏州河又是真的吗?
03 泅渡还是走桥10月26日傍晚,谢晋元率领部队进入四行仓库后,立刻让部队把仓库周围的所有口子全部堵住,只留下东面那道和公共租界相通的墙上开了一个口子。从这个口子出去不远处就是垃圾桥,走一会儿就到租界的西藏路上了。当年是战地小记者的曹聚仁回忆说,尽管日军对四行仓库的封锁密不透风,但是“我们之间,一直通行无阻。”
可见,仓库和租界之间有一个通道。献旗是为了鼓舞士气,也是为了向租界内的外国人展示中国人反抗侵略的不屈意志,因此必须要稳妥进行,那么抛弃本来就有的通道选择“泅渡”这么危险的办法确实有些不合乎情理。
杨惠敏自己在《大侠魂》中的说法是“我走到垃圾桥……随又匍匐地上爬过了许多沙包堆, 约二小时之久,我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将国旗献给谢团附和杨营长。”在《献旗报告书》一文中,杨惠敏交代自己成功给谢晋元送了一封信后,市政府才把献旗任务再次交给她,于是“很快地再度越过租界,完成了这件工作。到了下午四时左右,乃见我国旗高扬于八百壮士誓死留守的四行仓库之上空。”
结合曹聚仁和杨惠敏两个人的回忆来看,大概率可以确定杨惠敏并不是像电影里所展示的那样趁夜色泅水渡过苏州河,而是下午进入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那条通道里完成了这次献旗行动。
作为艺术的电影难免会有一些浪漫的色彩。但是当时年仅十几岁的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去将象征着国家荣誉的旗子交到四行仓库的守军手中,这绝对是一个名垂史册的历史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