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发生的“女子穿汉服被误认为和服遭愤青羞辱”的事件不同,汉服的普及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以令人惊讶的速度闯进了商业圈。
截止2019年,仅仅是淘宝上的汉服商店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多家,同年的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已经突破了四十五亿元。
如今jk制服已经基本上融入了中国年轻人的群体;在大街上见到身着汉服和洛丽塔洋裙的年轻人也早已经是现代人的常态;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制服娘”,也早已经从奇装异服变成了司空见惯。
这些现象,是否就是这三巨头出圈的证明?
它们的出圈,会给我们这些“地球人”造成什么影响呢?
01山正之争:颠倒的主客关系
提到制服,不能不提贩卖这些衣服的店铺。
只提供一张设计图就开始火急火燎地收定金、发货时间长到把冬装变成夏装、客服对顾客爱搭不理甚至是恶语相向……
已经严重地挑战了消费者正当权益的行为,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是仙女们习以为常的潜规则。
在“传统文化”的招牌下,顾客再也不是上帝,而是低声下气恳求着店铺的劣势者。
贩卖制服的店铺,理直气壮地收着钱,被投诉被斥责时还要把小众文化和设计专利作为挡箭牌挂在嘴边。
这当然只是少部分,但不能不承认,这样恶劣的风气,确实是存在的。
因此,面对这样的正牌商家,许多消费能力本来就达不到的女孩子们选择了“山寨”。
价格便宜亲民,设计相差不大,这两大优点从“正版”商家手里挖走了大量客户。
然而首先跳脚的并不是商家,反倒是那些在正版店里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消费者,她们和购买山寨服装的群体水火不容,甚至到了拔剑张弩的程度——从网络暴力,到现实中当街撕毁,她们以捍卫正版,捍卫正统文化为口号,为自己是“正”的混圈人而骄傲。
当然,并不是说维护正版有错,也不是为山寨辩护。
真正该改正的,除了正版店的经营模式的,还有这些大部分受众都还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小姑娘的消费观念。
02文化传承?仅供娱乐?
近年来,亚文化已经成了圈子,把人群分得明明白白。
球鞋文化,汉服文化,电竞文化……有了“文化”就有拥护者,有了人就有圈子。
论文化,这三巨头中,汉服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花魁”。然而在挂上“传统文化”招牌的同时,汉服圈也为此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