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中,簸箕声唤起了村民的共鸣,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个节目来自于一年多前,张勇曾到洪洞一个村子采风,看到农户家墙上挂着覆满了尘土簸箕,他想起当时父辈们拿簸箕筛粮食的声音。簸箕旁边有堆黄豆,他装了一些试着摇了摇,还真找到了节奏的感觉。
后来,他开始研究簸箕和豆子能创作出的音色和节奏变化,“摇”“簸”“筛”“掂”“垒”,还乡亲们一起创作了一段簸箕视频,在抖音有一亿多播放,吸引了好多人来合拍演奏。
为了村晚,他和乡亲们重新改编了一段新的簸箕音乐。抖音视频里的簸箕是最基本的节奏型,编排成节目就要变奏。他们试了几次都不对路。张勇后来想到,不如把簸箕节奏变成万能节奏,他找了两首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再加入唢呐和鼓。
最难的是节奏,豆子产生声音有延迟,扬得高和低都不行,处理节奏要卡点。即使训练好了,隔了几天没练,节奏又会生疏。
他们因此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排练,每晚七点,结束一天工作的鼓友们集合到张勇的鼓场练习3个小时。经过将近二十次的排练,终于在村晚中得到了满意的呈现。
07 小摊专门来村晚卖炸串了平常在凤凰古城摆摊卖烤鸡腿、炸串等小吃的附近村民,听说今天家门口就有晚会,早早地起床备食材,将摊子支在村晚现场,油辣的香味沁入湿润的空气,古城街边的热闹头一回来到了村口。大姐说,一会儿功夫就卖出了上百根烤肠。
以往只有过年时村里才有打粑粑的活动今天也来了,村民们提前沾上这份喜气。“嗨——嘿!”蒸好的糯米倒入凹形石臼,壮实的汉子和年长者抄起大木槌,轮番捶打,把糯米打成粘稠的粑粑。听到打粑粑的槌音,孩子们快步跑来,老人蹒跚地跟在后头,围住沾满粑粑的槌头,一手粑粑甩上天,哪个捡得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