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外赤子》于1980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背景下拍摄。它是一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我爱你,中国》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来西亚归侨歌唱家叶佩英演唱的主题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唱响。在1980年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我爱你,中国》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
《我爱你,中国》创作于1979年,是由著名音乐人郑秋枫作曲、瞿琮作词、叶佩英演唱的经典女高音作品。全曲运用“赋比兴”的修辞技巧,轻快自由的旋律,豪迈阔达的气息;主体部分节奏整齐平稳,跌宕起伏地把歌曲推向高潮:尾声为了增加音乐的张力,主要采取“啊”的抒情旋律,调动听众的感觉,并在高昂的主旋律中,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落幕,抒发海外游子的一片赤诚心。
作曲
一部成功作品的
首要条件就是得形象准确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不久,归国华侨日渐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拍摄了一部反映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的电影《海外赤子》。《海外赤子》是一部富有南国情调的影片,它讲述了归国华侨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故事。故事梗概是20世纪70年代的女青年想参考进入文工团,虽然她的嗓音清脆婉转,但是因为她是华侨的女儿,她的录取工作就因此受到了阻力。接着改革开放后,女青年终于得到录取可以上台演出。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其中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演唱的电影主题曲《我爱你,中国》在中国大地上唱响。当时影片的导演、编剧是经过了仔细反复聆听许多作品之后,才决定选用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
由于郑秋枫这首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技巧都是比较接近影片的要求,后来了解到他为了把这首歌曲写得真实生动,就亲自去海南岛体验归侨的农场生活,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与归侨的同胞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细致观察。
郑秋枫在回忆编写《我爱你,中国》时就这样说过,要想把这首作品写的具体形象就必须得亲身去海南岛的海归农场亲身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部成功作品首要的条件就是得要形象准确。
《我爱你,中国》曲作者 郑秋枫
郑秋枫在创作该作品时,就把握住了这样四个定位:第一、歌曲中要描写的人物是中国人;第二、归侨有别于普通久居的劳动农民;第三、人物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所以也得体现出女孩子的温柔与细腻;第四、这个女孩子是80年代的新生代的年轻人。正是由于这些亲身的体验和细致的分析郑秋枫才塑造出了一种具有时代感的“80年代新一代”的音乐形象。
歌词
尽管质朴无华
但给人以心潮澎湃的激情
歌曲《我爱你,中国》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我爱你,中国》这部作品其歌词使用了我国传统诗歌当中“赋比兴”的写作手法铺陈直叙,以它物比此物(青松气质、红梅品格……),铺陈与排比结合在一起,将一系列内容紧密相连的景致现象、物质形象,按着相应的次序连成了一个结构几乎相似、语气几乎相同的句群。句句凝结简单,再加上用叠加的手法,一步步的对祖国的春机盎然、秋收硕果,森林山河、农园庄稼等做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这样不仅加强了语势,还增添了氛围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