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是继宫崎骏之后在日本极具影响力的新锐动画导演,他的动画作品节奏舒缓,叙事性不强,但往往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他以唯美细腻的画风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评价,《秒速五厘米》作为新海诚的代表作,便是他独特风格的体现。
《秒速五厘米》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少年时,贵树和明里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相处中他逐渐喜欢上明里,两人决定报考同一所中学。可后来明里转学,贵树也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搬到遥远的鹿儿岛。在搬家前,贵树乘坐新干线千里迢迢和明里相会,在漫长的等待后,茫茫大雪中,两人在枯萎的樱花树下交换了初吻。
时光荏苒,两人竟再没见过,虽然在人海中一直搜寻彼此的身影,但似乎总是徒然。再后来,他们分别有了各自的生活,一年春天,贵树工作辞职后三个月的一次闲逛中,与明里在铁道上相遇并擦肩而过。
这部影片时长 63 分钟,是由三个连续短篇组成: 描写了贵树与明里相会之日的《樱花抄》、以贵树的高中同学澄田的视角来讲述的《宇航员》、展现迷茫期的影片同名作《秒速五厘米》。影片作为 2007 年夏日国际电影节的动画话题作,票房开售两小时,门票旋即被抢购一空,曾获亚洲太平洋电影奖最佳长篇电影奖,意大利未来电影节最高奖等多个奖项,在国际上颇受赞誉。
新海诚的作品常常会流露出一种悲情的美感,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其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爱情的憧憬。《秒速五厘米》在落樱飘零的季节里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两个人却在年岁渐长中渐行渐远。整部电影唯美浪漫,让观众沉浸于美景中,随着少年的成长足迹品味时空距离之下的爱。本文就从新海诚所运用的距离感表达、留白和空镜头的运用三个独特的叙述方式来解读影片,体会少年爱而不得的伤感遗憾。
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反复描绘着时间与空间所构成的距离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他的影片里永恒不变的叙事主题。《秒速五厘米》一开场便借由主角问到:“樱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钟五厘米,大约一分钟就能和地面接触,如果两个人的心有距离,我该用怎样的速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与你相遇。”在影片里三个小短片中,距离感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①影片在空间上的距离感体现
在第一个短篇故事《樱花抄》中,远野贵树因为父母调职而转校来到东京的小学,一年后,筱原明里也转校来到同一班级。两人都因体弱多病,不擅长运动,喜欢待在图书馆而成为朋友。渐渐地对方在自己心中变得无法取代,但是明里再度转学,贵树一直努力地适应没有明里的世界。中学一年级的夏天,贵树收到明里写给他的信时,感情一下子再度涌现。
冬天,贵树也要转校去一个离明里更远的地方,可能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两人在信中约定乘电车到栃木县岩舟车站相会。贵树按约定乘坐电车前往岩舟车站,因下雪的缘故电车发生了晚点与停运,导致贵树错过了约定的时间,但在到达岩舟车站候车室时发现明里依然在等着他。两个人在樱花树下交换了初吻,次日,贵树乘坐早上的第一班电车和明里告别了。
确定彼此的心意之后,两人却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分别处在不同的时空里。电车上告别之后,由于空间的隔离,两人的通信越来越少直至消失。相爱的两人却不能相守,空间上的距离感增添了影片的惆怅意味。
②距离感以时间的形式呈现
中学二年级时,澄田花苗看到从东京转校过来的远野贵树时,便对他一见钟情。为了和贵树上同一所高中花苗拼命温习,但是没有向他告白的勇气。高中三年级的夏天,花苗对贵树的思念愈来愈强烈,但只能为了一起回家而装作偶遇。在高中生活只剩下半年时,感到焦急的花苗做了一个决定:能够在滑浪时再次站起来,就向贵树表白。为此,花苗努力练习滑浪,成功地在滑浪时再次站起来。某日放学后,花苗打算向贵树告白,却发现贵树的心里并没有她,而放弃了告白。
澄田花苗喜欢贵树贯穿了整个中学时代,他们一起回家,一起游玩,但经过几年的时光,花苗的喜欢依旧以失败告终。即便她与贵树在空间距离上很近,却无法走进他的心,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因时间的变化而缩小。
③ 人与人的内心所存在的距离感
第三部《秒速五厘米》描述了成年后的贵树意识到自己与明里的心理距离。当交往了三 年的女友理纱发来短信 “我依然喜欢着你” 时, 贵树却发现 “我们就算来往一千封邮件,心却不可能接近哪怕一厘米”。
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表明了成年的贵树对工作和感情的压抑,片尾运用贵树和明里交替的内心独白,叙述了梦回 13 岁在白雪覆盖的广阔田园上两人留下的足迹,在背景音乐声中以两人擦肩而过时的转身、回头、贵树释怀的微笑表达出了他对昔日的怀念。“究竟要以怎样的速度生存,才能再度同你相见?”
不同的生存轨迹、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两颗心渐行渐远。影片中的距离感存在于空间与时间交映之下,最终通过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而产生淡淡的悲情之感。对于三种距离感细腻的刻画,引发了观众的同理心,主角从年少到成年对彼此念念不忘,却最终错过让人叹息遗憾,爱而不得的情感最是令人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