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真的成功了,电影院的观众,无论熟悉郎平的还是不熟悉的,都无法怀疑白浪不是郎平。摸不到球的不甘,怒吼时的爆发,扣球时候的潇洒,“铁榔头”的劲儿一点没泄掉,郎平的魅力从白浪的第一个镜头就已经稳稳地散发了出去。
要说白浪在电影里的感染力,除了举手投足间的那股韧劲儿,便是真实无比的那几场哭戏,不需要技巧,也不加修饰,她与一起的那些队员们一哭,观众便进入了那个又狠又拼的年代。
除夕夜,青年郎平忍着泪接着教练的一颗颗罚球,没有哭,而等她接完发球转身面对父母时,哭得溃不成军,连带着观众也一起抹眼泪,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真实又感人。
跟日本队打的那场比赛里,比分胶着局势被动,队员受了伤,老队员可能打赛场上的最后一场球,场面紧张到电影观众都坐直了,此时教练蹲在她面前,沉稳地对青年郎平说:“十八岁我把你招进了国家队,就相信了你的优秀,打出你的水平来”,白浪没有动,却明显有了强烈的情绪波动,在站起来回到赛场再战之前,落下了一滴泪,烫进了观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