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由歌手王菲演唱同名主题歌,今年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将老电影《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拿来做二次演绎——片头由群星合唱一版,片尾放出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当年的原唱版。而电影《中国机长》,则把空政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闫肃在1962年创作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找了出来,并由歌手毛阿敏做了更为抒情化的演唱。大银幕前,敏感的观众都觉察出了一个新的趋势:之前的经典歌曲,正在逐渐焕发“第二春”,纷纷被挖掘出来做当代演绎。
电影中“老歌新唱”的趋势,可能肇始于2017年由冯小刚执导的《芳华》。这部明显带有他和原著作者严歌苓怀旧色彩的电影,选择由歌手韩红重新演唱歌曲《绒花》——这首老歌曾作为1979年电影《小花》主题曲,由李谷一演唱后,曾在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获奖。“老歌新唱”的动作,中外电影不乏其例,但从那时至今,一连多部电影皆是如法炮制,孤例便有了蔚然大观的气象。
今年8月开拍,10月23日刚刚公映的《金刚川》,是“时间紧,任务重”下诞出的电影。无独有偶,据1956年4月号《大众电影》刊载,《上甘岭》筹备组于当年1月初成立,“也属于当年筹备,当年投产,当年上映的影片”。《金刚川》的音乐监制于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制作配乐阶段也曾考虑过《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后来大家商量后,觉得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的气势和气质更贴合影片本身要传递的情绪。”不管《金刚川》配乐最后从两者间做出何样选择,都是在此次“老歌新唱”趋势中,第一次在新、旧高度相同类似题材电影作品间做的传递与重新演绎。
《金刚川》的音乐总监于飞,之前刚同管虎导演合作了《八佰》的配乐,将爱尔兰民谣《伦敦德里小调》改编成片尾曲《苏州河》,多少也可算是这一“新唱”趋势中的“洋为中用”。
接到作为《金刚川》主题曲《英雄赞歌》钢琴演奏邀约时,钢琴家陈萨正在南京的一场演出图中,“我的母亲出生在1953年,抗美援朝已经胜利了。我的太爷爷给她取了小名‘援利’,取义‘援朝、胜利’。收到邀约时,妈妈就在我身边,她对我说,‘你是军人的后代,义不容辞。’”陈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小就看过黑白电影《英雄儿女》,她本也对《英雄赞歌》的旋律非常熟悉,“一拿到demo的时候,旋律一下子从儿时的印象中被唤醒,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存在。”
陈萨介绍说此次的任务简直是急急如律令,但之于音乐家而言,音乐本身胜过千言万语,“总得来说我觉得改编非常成功,不同的声部符合人声、小提琴和钢琴各自演奏的乐器语言,而每个独奏的角色所呈现的也都是铁血柔情的一面。”她介绍说,钢琴从一开始的人声清唱后就铺陈开了,在整首乐曲里充当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它有一种色彩感在里面。有的是比较铿锵的和弦,非常有力度类似于号角一样的音型;有一些则像潺潺流水的三连音。直到中间第三段solo出现的时候,它又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歌唱性的旋律呈现。整首曲子最后在一种激昂向上的进行曲的气势中结束,非常符合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气质。”
乐评人Miya在同澎湃新闻记者交流时认为,此次《金刚川》的主题曲令人印象深刻,“人声清唱,通常来讲有一种唤醒的感觉;之后小提出来的旋律就更明亮一些,符合乐器本身高频段的声音色彩;与此同时,钢琴其实有很多好听的部分,但由于整个织体是和乐队在一起的,所以大家听到的可能不是那么明显的感觉,其实是在烘托这整个气氛,当所有的声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之后,此时钢琴的独奏出现,是更为亲切的述说。它还有个小的装饰音,增加了一些民歌的原生态的风味在里面。”
同钢琴家陈萨带着父辈的记忆与嘱托领受此次演奏任务相似,音乐监制于飞在这首《英雄赞歌》MV发布当日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写下如下一段话:“我做过很多歌,做过很多配乐,遇到过大大小小很多的困难,但可能都没有这首歌需要克服的困难多。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爷爷,当年驾驶伊尔-10作为赴朝第一批飞行员,也贡献过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把这首歌献给爷爷,他也是最可爱的人呀!”近日,于飞在京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于飞在英国传奇录音棚Abbey Road。
把握革命气势 演绎致敬缅怀
澎湃新闻:谈谈此次《金刚川》的配乐,为何选择了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作二次演绎?
于飞:一开始广泛搜集意见的时候,我们也考虑过《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这首歌相对比较舒缓,当时也考虑过请我导师的朋友,大提琴家马友友来演绎。后来还是觉得《英雄赞歌》的气势和气质,同《金刚川》要传递的情绪更贴合。
《英雄赞歌》的版权,目前在作曲家刘炽、公木老师家人那里,他们对于改编的要求也比较严谨,禁止做一些个人化的改编,所以我希望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赋予这首歌一些新的突破,或者说新的演绎方式,采用流行 古典跨界互动的模式。
澎湃新闻:此次电影主题歌《英雄赞歌》的演唱者是谭维维,能介绍下如何选定她来演唱吗?
于飞:这次选人时,大家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启用稍微偏年轻一点的歌手,因为听过这首歌的大部分是老一辈,80后可能听到这首歌会有一些感觉和印象,00后基本没听过。具体到《英雄赞歌》这首歌本身,无论从音域还是从音乐气势上来讲,它都比较难唱好,需要歌手要具备相当的实力。谭维维之前演唱过《华阴老腔》,给我和刘炽老师的女儿刘云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是个四川辣妹子,可以柔也可以刚。我希望她在演唱时,既要把握住原有唱腔上的革命气势,同时也要唱出我们今天对英雄的致敬与缅怀。
之于一开始先由她来清唱主歌部分,这是我在看了郭帆导演给我找来的很多抗美援朝资料片后决定的,那些黑白影像太惨烈了,远远超出一般人对战争残酷的想象。另外此次电影的立意也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清唱更能传递出这种敬意。副歌采用了大合唱的形式,包括请到片中的各种主演一同来演唱,大家在MV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澎湃新闻:流行 古典的演绎,说说古典,钢琴家陈萨和小提琴家吕思清。
于飞:我从3岁就开始学弹钢琴,国际国内这些钢琴名家基本还是了解的。陈萨作为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最高水平钢琴赛上拿奖的女钢琴家,听说她明年还要做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你知道,中国女性钢琴家里能获得国际奖项的本来就不多,她又是第一个拿奖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她的演奏实力。我一直也很喜欢她的演奏风格,不仅是才华,更佩服她日复一日的职业与执着。这几年社会上也经常在提女性力量,通过见面交流,我能感受到她骨子里非常刚强的一面,我认为她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首歌演绎得柔中带刚,动人心魄。
找一位钢琴家,再找一位小提琴家,这是我当初就已经想好了。主歌由歌手 演奏家三个人一起演绎,副歌部分是大家一起演唱。小提琴上,吕思清老师的业界地位也不用多说了,《英雄赞歌》是上世纪60年代的曲子,他这次来演奏特意找了一把有300多年历史的名琴,现场声音一出来,大家都很感动。我希望小提琴和钢琴都能传递出柔中带刚的感情,要让观众感受到一种隐藏的力量在其间,包括我们编曲时也是这样考虑的。
电影《金刚川》主题曲版海报
从左至右:《金刚川》总制片人梁静、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钢琴家陈萨等
国内音乐监制/总监“第一人”
澎湃新闻:能否简要介绍下自己,为什么会对电影配乐感兴趣,以至于以此为业?
于飞:我从小就是学音乐的,因为弹钢琴、录钢琴的原因经常去录音棚,对录音工程师的工作很熟悉,可能是那个时候就有了想做这行的念头。之后,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学的是影视音乐录音与创作,所以也一直在学作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毕业了以后我去了中影,开始从事音乐录音包括声音编辑的工作,曾担任《让子弹飞》等片的音乐编辑。
当时杜比全景声这个技术刚刚到中国,大家还不太会录这个格式,我就决定辞职出国去学习,学习一些最新的东西。去到北美最好的一所教授音乐录音的学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这所大学也是白求恩的母校。后来也获得了一些音乐录音在国际上的奖项,比如137、138届AES录音大赛金奖。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你近几部作品,比如《八佰》《金刚川》的头衔都是“音乐监制/总监”或者“音乐制作人”,能否介绍下这些同音乐编辑的工作有何异同?
于飞:原先音乐编辑只是在电影制作最后环节才能起到作用。作曲做完了,音乐编辑拿到才能开始编。导演这时可能会提出很多要求,比如想改一下配乐的节奏或者说旋律,可这应该是在作曲阶段解决的问题,音乐编辑到最后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再比如很多项目,突然就来了一首宣传曲或者主题曲,必须放在片子中,而配乐部分已经做好了,那就要想想怎么不那么生硬地把它嵌入进去,还包括一些清理版权的问题等等。所以如果没有人一开始就在做统筹规划,后期就容易出现问题,而最终耽误的是电影制作的进度。
我当时就想不如作为音乐监制,从头到尾做电影配乐这方面的事情。从国外学成归来后,由于之前在中影工作的经历,和许多导演以及他他们的工作室都有联系,也在主动问我愿不愿意帮他们做配乐。我作为音乐监制,第一部片子是《滚蛋吧,肿瘤君》,当时名字出现在片尾“音乐监制:于飞”。在电影《八佰》《金刚川》里我的头衔是“音乐监制”,出现在片头和片尾的字幕中。
澎湃新闻:国产电影何时开始正式设置“音乐监制”的明确职位?
于飞:我应该是国内音乐监制/总监“第一人”,原来国产电影里只有“作曲”的概念。对应到国外,音乐监制应该叫做music supervisor,他们很早就出现了。之前,我和陆川导演同迪士尼合作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他们的主创团队就有music supervisor这个角色在里面。
这个职位在国外,起初的职责是帮剧组清理所用音乐的版权。越到后来,音乐监制承担的身份和角色也就越多了,相当于要辅助作曲去工作,在预算范围内实现他所有想要的设计。很多人听到音乐总监这个角色,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角色,其实不是。我的工作与作曲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关系。我来统筹整个配乐相关的事情,什么地方要放什么歌,以及该同配乐之间如何做衔接,还有帮助剧组清理版权,达成艺术上的一些创作。
早先国内的电影无论是在预算上,还是在设计上,都没有达到国际顶级的工业化标准,那个时候大家也不是特别重视版权。随着这两年一些导演启用了国际上很有名的作曲,不管做的好还是不好,但是给国内业界一个横向的比较,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性。大家越来越重视电影音乐的了,同时版权意识也越来越严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