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国际频道推出“百年耀中华,世界潮我看”特别企划,以“歌、景、诗”等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记忆立体联动,围绕“时空对唱”“时空追寻”“时空诵读”三大板块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以红色经典,颂百年风华,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将精选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红歌制成MV,通过“黑科技”剪辑手法实现新老“同台”同唱同一首歌,呈现跨越百年的时空对唱。
《铁道游击队》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敌的好战场……”
《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陈景熹领唱。每当听到这首歌,人们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游击队员小坡弹着土琵琶,高声歌唱的画面。
▲ 《铁道游击队》剧照
《铁道游击队》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刘知侠的同名小说拍摄的战争片。该片取材于抗战时期鲁南铁路沿线发生的真人真事,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所有战斗故事也都确有其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铁道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
该片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情节曲折惊险,险象环生,紧扣观众心弦,同时也有相当强的抒情性,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铁道游击队》剧照
优美的旋律,紧张的节奏,听着这首明快的歌曲,不能不提到曲作者吕其明。1956年,26岁的吕其明接受了为电影《铁道游击队》作曲的任务,正是抗日根据地的生活给了吕其明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一直都在山东,所以对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非常喜欢,被里面铁道游击队员的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深深打动。”吕其明介绍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为这部影片作曲的时候,他给导演提建议:影片是一部惊险片,从头到尾都非常紧张,但是感觉到对游击队员们那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篇幅很少,是不是可以增加一首歌曲?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导演的赞同。吕其明旋即请上海诗人芦芒、何彬两位创作了歌词。
“当时,不少游击队员半军半民,在考虑这首歌的时候,我首先想到,这些游击队员的口中,唱不出那种洋腔洋调的东西,应该是非常淳朴的,带有山东民间音乐风格的曲调。”吕其明说,在写作中,脑海里浮现出过去他见过的身穿便衣,扎着子弹带,手拿套筒枪或大刀的游击队员的形象,遂采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调式落音、音调,创作了这首具有浓郁山东地方风格的通俗、淳朴的歌曲,展示了游击队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