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选手向鹏在WTT青少年赛首次夺冠后,因缺乏经验导致领奖环节出现尴尬场面——**未按惯例高举奖杯、未与观众互动合影**,引发网友热议。这一细节暴露出年轻选手在职业礼仪方面的短板,也折射出国内青训“重技术轻素养”的现状。
### **事件还原:夺冠后的“手足无措”**
在2022年WTT支线赛奥托塞茨克站男单决赛中,19岁的向鹏3-1战胜韩国选手赵胜敏,职业生涯首夺成人组冠军。然而颁奖环节出现多个非常规操作:
1. **未高举奖杯**:向鹏接过奖杯后直接抱在怀中,未做出冠军展示动作;
2. **跳过合影环节**:未主动与现场观众互动拍摄冠军留念照片;
3. **匆忙离场**:颁奖结束后迅速离开,未与裁判、对手进行礼节性交流。
现场主持人和观众一度愣住,场面略显冷清。对比其他赛事冠军激情庆祝或优雅致意的场景,向鹏的表现被部分球迷批评“缺乏仪式感”。
### **背后原因:青训体系的文化缺失?**
1. **国内青训“唯成绩论”倾向**:年轻选手更多专注技术训练,对职业礼仪、赛事惯例等“软技能”缺乏系统指导;
2. **国际赛事经验不足**:向鹏此前主要参加青少年赛事,成人组夺冠尚属首次,对WTT颁奖流程不熟悉;
3. **性格因素**:内向型选手在公开场合容易紧张,需更多适应时间。
### **网友两极反应**
- **批评方**:“职业球员应有基本素养”“领奖是尊重赛事和观众”;
- **包容方**:“年轻人第一次难免紧张”“成绩比形式更重要”。
### **后续改进:国乒已介入指导**
据媒体报道,国乒教练组赛后已针对性加强选手礼仪培训,包括:
- **模拟颁奖流程**:让年轻选手提前演练领奖环节;
- **心理辅导**:帮助内向球员适应公开场合表现;
- **树立榜样**:马龙等老将的职业风范被作为案例教学。
### **启示:竞技体育不仅是技术比拼**
向鹏的案例提醒我们,职业运动员的成长需**技术实力与职业素养并重**。尤其在乒乓球这样高度国际化的项目中,恰当的赛场礼仪同样是“软实力”的体现。如何让年轻选手在“夺金”之外学会“展示冠军风采”,或许是国乒青训下一步需要补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