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陵,那村,那人
在我记忆深处,总有个地方,藏着往日的岁月,每一次回想起,那些画面就像老电影一般在脑海里放映,那便是故乡。它的模样,是一座老陵、一个村子,还有村里的一位老先生拼凑而成的。
小时候,村子后头有座老陵,听老人说,那是秦朝时期留下的、秦始皇为了遮人耳目修建的。老陵四周长满了野草,一年又一年的草,绿了枯,枯了绿。春夏之季,风一吹,草浪起伏,就像绿色的海。陵上面有棵歪脖子树,枝干歪歪斜斜地伸展着,像是要抓住什么。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总爱跑到这儿来,在陵边捉迷藏,围着歪脖子树你追我赶。那时年纪小,对这老陵也没什么敬畏之心,只觉得这是个好玩的地方,是我们的秘密基地。我们会在草丛里找蟋蟀,看谁抓得多;还会爬上歪脖子树,比赛谁爬得高。秋冬之季,草开始枯萎,除了必要的地里活基本上没人去老陵了,下雪了,老陵就成了天然的滑滑梯。一年四季,老陵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孩子嬉笑打闹,它沉默不语,却又好像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村子不大,也就几百来户人家。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从村东头通到村西尾,路两边是一户户人家的小院。每到饭点,村里就飘满了饭菜香。邻居们总是很热情的端着自家的饭菜,这家送点,那家尝点,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唠家常。村里的大槐树是个热闹的地方,老人们总爱坐在树下,摇着蒲扇,讲着过去的事儿。什么村子的来历啦,哪家的祖上有过什么了不起的事迹啦,我们这些孩子就围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夏日的夜晚,大槐树下更是热闹非凡,大家聚在一起乘凉,孩子们在一旁追逐玩耍,大人们谈天说地,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无话不谈。村子里的日子简单又快乐,就像一杯平淡却又温暖的茶。
而村里有个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就是我们村里最有文化的一位先生。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他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就是这双手,给我们村里的好些人教会了写字,认字。小时候,我们去地里帮大人干活时,先生总会在一旁说着一些我听不太懂的话,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田里干活,他会教我们认识各种农作物,告诉我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我们跟在先生的身后,学着他的样子除草、浇水,虽然总是做得不太好,但是先生从来不生气,总是很有耐心地指导着我们。我们不干活的时候,先生会从兜里掏出一把花生,那是他特意给我们拿的。我们坐在田埂上,和先生一起一边吃着花生,一边看着蓝天白云,听着鸟儿的叫声。听先生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讲他如何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家里的顶梁柱,讲他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困苦。在先生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易,先生说不管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强和乐观。
后来,我们小伙伴们都长大了,离开了故乡。城市的生活忙碌又喧嚣,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切都和故乡的环境截然不同。有时候,我会在深夜里想起故乡,想起那座老陵,想起那个村子,想起那位已故的老先生,还有那棵老槐树以及槐树下的故事。我怀念在老陵边玩耍的日子,怀念村子里的饭菜香和邻居们的欢声笑语,更怀念先生那双温暖的大手和他讲过的故事。
再后来,听说村子要拆迁,老陵也要被保护起来,开发成旅游景点。我和伙伴们约定了时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看到村子里已经有很多房子被拆了,一片狼藉。老陵的周围也围上了围栏,施工人员在一旁忙碌着。我站在曾经熟悉的土地上,心里是五味杂陈。曾经的热闹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和陌生。
我们找到了老先生的坟,它在村子后面的小山坡上,周围长满了嫩黄嫩黄的迎春花。我们跪在老先生的坟前,泪水止不住地流。我们对他说,您住了一辈子的村子现在要拆了,村子要大变样了,我们也长大了,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我们会一直记得和先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那些和老先生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故乡的老模样已经越来越远,但那陵、那村、那人,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它们是我生命的根,是我永远的牵挂。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都不会消失。因为在那里,藏着我的童年,藏着我最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