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是古代有个人买了珠宝后, 只取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卖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位消费者不识货,但是抛开寓言的本意,似乎可以推断出,装珠宝的盒子无论是用材还是做工一定是非常考究,盒子比珠宝更夺人眼球。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实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楚国商人,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为了使其卖个好价,他要为珍珠做一个漂亮的匣子。
他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木匠用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又对匣子进行细致花纹的雕刻、鎏金花边的点缀、宝石美玉的镶嵌、翠色羽毛的连缀,让这只匣子变得精美绝伦。
商人将珍珠放进去,带至市场。刚把匣子拿出来,人们就被吸引住了,围上观看。一位郑国人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
可是,郑国人拿着匣子没走几步,又转头走了回来。商人以为郑国人后悔了,赶忙说道:“卖出去的东西可不退!”
谁知,郑国人却拿出匣子里的珍珠,递给商人说:“你误会啦,你把珍珠忘在里面了,我是特意来还珍珠的。”说完,郑国人只拿着木匣子,一边欣赏一边走了。
商人原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没想到,精美的匣子在别人眼里竟然超过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