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形成在很多老师口中的这个“物理思维”呢?
其实,答案就在课本上,教材中的每一个定义和公式的得出,都是在用“物理思维”的方式在告诉大家,一个结论的得出是应该如何认识和推导的。在理解记忆这些的时候,重点不要放在结论上,而且要反复推敲课本上怎么得出来这个结论的,教材上的例题采用什么样的思路来解题的,这才是课本要传授的真正的知识,所谓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这个反复推敲和琢磨,不能只是停留在脑子里,还要按照规范的格式反复书写,不断强化,入脑入心以后,才会有熟练运用的结果。
第二,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习惯。
这里的习惯,应该不只是针对物理一科。既然成绩已经达到不及格的程度了,那么很明显在知识掌握上出现了漏洞。
要养成课下及时复习、课前充分预习的好习惯,这是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在说的话。可是…很少有人告诉过孩子,应该如何复习和预习?
复习,分为两个过程,压缩——展开。首先要把老师课上讲授的知识压缩,以网络或者导图的形式,把老师讲的“干货”都捞出来,达到能成体系的完整复述出所有知识点,如果做不到,那么继续读课本。别看课上老师洋洋洒洒讲了一节课,可是把一节课的知识点压缩以后,基本也就是几句话。压缩的目标是为了全面掌握知识,下面还要展开,展开的意义是为增加深度。课上的知识点,他的来龙去脉,和谁是关联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应用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里?这些,是需要实践和思考的,也就是需要在解题的过程中反复运用,这才会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再说预习,预习可不是简单的读读课本就可以了。通过预习,要提前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找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在课上有侧重的听老师讲解,这样才会高效。不能独立解决,那就说明这是自己的认知程度之外的,那么在复习的时候,也会重点复习课前没懂课上懂的。
第三,端正的学习态度。
实际上,这才是最大的难点。很多初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甚至想放弃物理的学习,心中想着“反正高中我可不学物理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怎么面对,这才是关键!有了正确的方法,再持之以恒的加以努力,久而久之的就形成了习惯,这才是良性的循环。
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孩子,其实也有想进步的愿望,可是努力了几天以后,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就泄气了,这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在这里,只能是先从基础抓起,概念定义公式,该理解的理解,还记忆的记忆。一天一个小目标,坚持住,就会看到效果,记住,只有努力后获得肯定和认可,孩子才会继续不断努力,否则别说孩子,成年人也坚持不下去那没有任何成就感的事情。同时还要激发孩子的斗志,没有一颗渴望胜利的心,也就不配拥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