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
2、《文化与哲学》
3、“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
4、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
5、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6、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
7、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8、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9、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10、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
11、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
12、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精)
13、代价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哲学反思
14、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15、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16、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
17、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世界结构
18、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
19、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
20、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________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________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
认为某种物质是世界本源,这类观点是
________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4.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________
。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
上帝创造世界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5.
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________
。
A.
人的主观能动性
B.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
事物的内部矛盾
D.
外力的
推动
6.
中央关于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措施的哲学依据是
________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D.
内因和外因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7.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
________
。
A.
自然进化论
B.
历史宿命论
C.
历史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