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
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
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这一时期,桃符也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并由吉祥的红色纸张制作而成。
“春联”一词的出现,来源于明代初年朱元璋大力提倡民间贴对联以迎春的历史故事,因此称为春联。经过明朝皇帝的提倡,过年张贴春联的风气日盛,这一习俗与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