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的人物形象: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淳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
社会环境: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根本。
祥子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坚信着“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丢了、钱被劫,依然不懈努力,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祥子拥有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
他不喝酒,不吸烟,没有沾染上一点点地恶习,可上天对这个可怜的老实人还是没有半点的怜悯。尽管祥子意志坚强,为人正直又有奋斗精神,但最后还是以穷困潦倒而告终。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
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喜爱的小福子也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创造属于自己生活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精神上的毁灭,终于把祥子这个“铁打的”人的“铁打的”精神给碾压得粉身碎骨。使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一是个人奋斗没有出路。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即使是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为了钱冒险到战火四起的西郊拉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劫了。而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或者放高利贷,就不会遭此灾祸。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使他始终陷入盲目的黑暗,一切真正的努力化为毫无意义的泡沫,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二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
三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这种半是诱骗半是委身的纠缠,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是这场婚姻的严重腐蚀,才渐渐的摧毁了祥子的生活意志和奋斗精神。这种强加于他的爱情和婚娶,非但
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幸福和喜悦,反而使他陷人了说不出的委屈和耻辱—粉碎了他凭自己诚实的劳动成家立业的生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