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成语有:夙兴夜寐、天方夜谭、昼伏夜动、巴山夜雨、秉烛夜游。
1、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
【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出处】:
《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 孔颖达 疏:“侵早而起,晚夜而寐,洒埽室庭之内。”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夙兴夜寐,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韩诗外传》卷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秦 李斯《泰山刻石》:“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
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古之善相天下者,自 咎 ( 咎陶 ) 夔 至 房 ( 房玄龄 ) 魏 ( 魏徵 )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宋濂 《寅斋后记》:“公精白一心,上承休德,夙兴夜寐,敬畏弗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可怜数载宫闱,克勤克俭,夙兴夜寐,何敢轻为妄作,有黍姆训。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今家道新创,非夙兴夜寐不可。”
李大钊《青春》:“纵子为尽瘁于子之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而夙兴夜寐,不遑启处,亦当于千忙万迫之中,偷隙一盼。”
亦作“ 夙兴夜处 ”。
【近义词】: 起早摸黑、夜以继日、披星戴月
【反义词】: 饱食终日、游手好闲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天方夜谭 [ tiān fāng yè tán ]
【解释】: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出自】:即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3、昼伏夜动 [ zhòu fú yè dòng ]
【解释】: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4、巴山夜雨 [ bā shān yè yǔ ]
【解释】: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自】: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5、秉烛夜游 [ bǐng zhú yè yóu ]
【解释】: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示例】: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良有以也。”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及时行乐,也形容珍惜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