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7日下午,气动院原天平室主任,84岁高龄的王朝安老人回到模型天平技术中心,与天平室员工分享自己工作的经历,诉说自己和风洞天平的点点滴滴。本文根据王老讲述的内容整理而来。
航校毕业,走进天平室。
气动院(沈阳院区)建所初期的气源系统
我是1959年从沈阳航校毕业的。之前念了两年半的初中,正好航校去鞍山招生,因为我家是农村的,继续完成初中学业比较困难,就应招了。我在航校念了3年,59年3月毕业。
毕业以后我本该分配到西北空气动力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在西安附近,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组建。于是我便来到沈阳,在112厂待培,结果在这一呆就是几十年。
112厂第二研究室是为了搞风洞建设而专门分出来的研究室,我被分配到天平组。当时天平组中负责研究高速风洞天平的有五六个人,组长是陈传遥,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来到二十九基地去了。
我来到这里时正赶上FL-1风洞建设的时期。刚被分到天平室时,我其实连天平是什么都没有概念,脑子里想的是实验室里用来称质量的天平的样子,后来才发现想法不对。
626所仿制的第一台天平
70年代歼九在FL-1风洞做高速校核实验
FL-1风洞引进的是苏联人的图纸,包括洞体和测控系统,也包括天平。当时有一套天平图纸,我们就按照它来加工天平,并进行应变片粘贴和校准。我来的时候这个图纸已经在112厂的54车间加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