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西方人在模仿中国‘园林理念’,这种理念包涵了六种审美观念:生、实、缘、虚、偶、合,每种观念之下又可以细分出种种艺术风格,递进环生,相融相通……”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中西园林文化艺术。
中西园林文化艺术对比
——邹天石
坐落于美国洛杉矶的亨廷顿园林自从有了流芳园人气大增,中国园林展示的文化魅力的确不凡。美国游人中喜欢东方文化的不少,但真正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不多,了解背后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内涵尤其不易。
“上善若水”与“上偶若神”
为了能够把中国园林文化讲透,将中国园林和西方传统园林进行对比是有效的方式。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层次的演绎。一是中西宗教与哲学观念对比,二是中西美术发展对比,三是中西园林文化欣赏对比,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首先,什么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源头?什么是西方园林文化的源头?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两者,中国园林的精神源头是“上善若水”,而西方园林的精神源头是“上偶若神”,虽然过于粗放,但足以画龙点睛。
在中国人心目中,水,是天地万物之本,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成就万物却无形无相,如何把水贯穿于天地万物中就是中国园林创造的主题。这个主题把文化思想和具体设计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园林的设计和欣赏特点。
西方园林最早的主题就是“伊甸园”概念,这与《圣经》中上帝造人之后又赶走人的典故关系密切,园林的主角是上帝,人是上帝的配角,由此产生了透视设计理念,如同绘图一样,重视用几何图形方式聚焦一点,这个点称为“灭点”,也就是画面中最远的那个点,这个灭点代表着上帝的眼睛,当你看图画时,上帝也看着你,形成了对视的效果。
西方人在模仿中国“园林理念”
虽然基督教不允许偶像崇拜,但西方园林喜欢摆设各种宗教人物雕像,以此衬托出上帝角色的存在。这种设计理念就是用上帝视角看待人类自己,西方所有古典艺术都具有这种特点,包括宗教题材绘画和雕塑,上帝是无所不在的存在,却又是不能被直接描绘的对象,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就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自我偶像,把自己反客为主变成了占据画面中央位置的“上帝”,这种思想意识塑造了整个西方的价值观。
中国人讲谦虚谨慎,西方人讲唯我独尊,其实就是来源于对于“我是谁”的不同观念。上善若水和上偶若神,天壤之别。近代西方艺术受到东方文化的冲击,产生了许许多多根本性变化,可以归纳总结三点,一是灭点透视变成了散点透视,二是自我崇拜变成了社会崇拜,三是具像描绘变成了抽象概念,这种变化也体现在现代西方园林设计之中。
从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开始就出现了对于日本浮世绘的追捧,梵高更是其中最著名的崇拜者,西方现代艺术把“去中心化”当成了核心使命,从印象到抽象,从结构体系到解构主义哲学,从制作过程到拟寓创作,杜尚和博伊斯的出现是这个征途中的两个亮点。
透过这种对于西方艺术精神的解析,当我们今天走入西方国家任何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西方人在模仿中国“园林理念”,这种理念包涵了六种审美观念:生、实、缘、虚、偶、合,每种观念之下又可以细分出种种艺术风格,递进环生,相融相通。推荐大家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这部名著,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现代思想和艺术的走向。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