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怎样利用光绪帝,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是什么关系啊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06-16 05:32:21

按理说,完成这样的布局,对于想要权自强的光绪,慈禧应该能静观其变了吧?

在慈禧那里,这还不够。

非得釜底抽薪,拔除光绪倚重的心腹智囊才算基本放心。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很普通,普通到帝师翁同龢根本料不到他的宦海生涯将在这一天陡然终止。

慈禧玩弄权术还有另一个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地方,这妇人特别擅长在毫无征兆下突然变脸,这是至高皇权的一种极致演绎,除非遇到乱臣贼子,其他人根本扛不住,必跪倒在地。

曾经的恭亲王是这样,此时的翁同龢是这样,后来的光绪同样是这样。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翁同龢被拿下的情景。

慈禧太后是怎样利用光绪帝,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是什么关系啊(5)

四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御前太监照例传呼诸大臣进殿,但同时又宣布了“著翁同龢勿入”。闻听此言,宦海沉浮几十年的翁同龢意识到,大不测可能就在眼前。

三刻钟后,殿中诸臣退出,随之,罢免翁同龢一切官职的上谕跟着就传了出来。

什么理由罢免的翁同龢呢?主要有两条,一条,众议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二条,召对时喜怒见于词色。

典型的慈禧式小题大做。

但慈禧狠就狠在这,她就敢这么小题大做,连莫须有都懒得玩。

翁同龢告别光绪的一幕在历史中显得很沧桑,很悲凉——翁同龢跪在雨中,光绪经过时沉默无言,从此师徒君臣二人一个凋零乡野,一个最终被囚在了瀛台。

有人说说,若是翁同龢一直辅佐在光绪身边,这位年轻想奋进的皇帝不会那么毛糙、激进,遗憾地是,慈禧不容许这样一位老谋的主心骨存在。

慈禧太后是怎样利用光绪帝,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是什么关系啊(6)

慈禧这一端说到这,下面该说说光绪一端了。

据说,亲政以后的光绪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皇权,干什么事前都要向慈禧请示,事后都要汇报,他曾向庆亲王奕劻发出过这样一句著名牢*:如果还不给我办事的权利,我宁愿退让此位,不甘做此亡国之君。

有这句话在,说光绪没有宫廷政治的敏感度也许不够客观,这位年轻的皇帝之所以不愿韬光养晦、隐忍等待,大概是因为他觉得国事衰微已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心态有时候的确是压过一切智慧的。

困境让人偏激盲动的时候永远比越挫越智的时候多。

与谋定静观的慈禧比,困境中的光绪显然不够沉着、冷静、进退有度,他似乎一直没有看清慈禧给他划定的“折腾”底线,又或者在所谓雄心壮志的怂恿下,从一开始他就不愿顾忌慈禧划定的那条底线——你要变法图强可以,但不能违背祖宗大法,不能损害满贵权势,更不能挑战她本人的权威。

有翁同龢在旁为他掌控分寸的时候,与慈禧的暗中博弈虽然存在,但表面上至少说得过去。但自翁同龢被打回乡野后,光绪似乎很快就失去了分寸。

他挑战的动作越来越明显。

七月十九日,光绪颁下上谕,罢免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位堂官的官职;七月二十日,光绪再颁上谕,决定礼部堂官的署任,并授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

怀塔布是慈禧的人,这一点光绪当然清楚,之所以要这么做,光绪的想法也很明了,他希望能以*一儆百的方式争得振奋而起的空间。

然而,徒有虚名者哪来*一儆百的资格。

果然,慈禧怒了。

可就在慈禧当面质问并训斥光绪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皇帝用痛哭的方式顶撞了慈禧。光绪痛哭说,祖宗而在今日,其法必不若是;儿宁忍坏祖宗之法,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为天下后世笑也。

此话一出,对慈禧的藐视和否定就算挑明了。

听到这话,慈禧反倒卸下了脸上的怒气。当然,这不是妥协,而是应战的前奏。

她当即指示前来哭诉的怀塔布等人,暂且忍耐,之后就将怀塔布等人派往天津,与荣禄密商对策去了。

说是密商对策,其实就是排兵布阵,以防不测。

可叹的是,慈禧暗藏*机的怒气全消并没有让光绪警醒,相反,他变得更加咄咄逼人。

七月二十八日,光绪借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的机会,直接向慈禧提出维新党人建议开懋勤殿一事。

光绪此举意在何处?由康有为等维新党组建新的决策机构,从而架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这一回,慈禧当场撂下了狠话,她严厉警告光绪,若继续一意孤行,其皇位将不能保。

慈禧的这句话让光绪如临深渊。自颐和园返回后,他明发上谕,令康有为等人火速离京,好自珍重以徐图大业。

遗憾地是,在这本该息声匿影的关键时刻,激进的维新党居然想到了“围园劫后”,他们妄想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来终结慈禧,勤王上位。

真是不见残酷刀枪,只有泡沫理想。

慈禧太后是怎样利用光绪帝,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是什么关系啊(7)

关于慈禧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历来有争议,也许是有人告密,也许是耳目探知,总之,八月初四日,慈禧突然从颐和园赶回了西苑。

见到在瀛秀园门外跪迎的光绪,慈禧怒骂,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谋我乎?

光绪战栗不发一语,良久才小声说,我无此意。

慈禧愤恨地说,痴儿,今日无我,明安有汝乎?

也有人说,慈禧之所以在八月初四日赶回,那是因为光绪要在八月初五日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对光绪想留伊藤博文在京为变法顾问,慈禧不仅觉得荒诞,更觉得是一种威胁。

可即便如此,慈禧并没有阻止第二天光绪和伊藤博文见面,但此时的光绪已没了说话的权利和勇气。

八月初六日,戊戌变法刚好推行一百零三天。按照内务府日程安排,这一天早晨五点三十分,光绪要前往中和殿阅视祭社稷坛的祭文。

一切又是似曾相识的,当光绪步出中和殿时,荣禄之兵及侍卫太监早已等候在此。

一句奉太后之命,光绪即被请入了瀛台,一座四面环水的囚笼。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