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五大特征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0-29 14:15:14

法律如微光,照亮微光。法律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对所有人都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这也是法律与道德规范的本质区别。而道德规范对人的规范作用更依赖于个体的自律行为,它对人的教化作用依赖的是社会评价或荣辱感。那么,法律和道德之间究竟有何关系?法律的规定是否高于道德抑或是道德的要求高于法律?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一个德国士兵在执行任务期间短暂探亲回家,说了几句对希特勒及纳粹党其他*不敬的话以表示不满。他走后,妻子因丈夫长期服役而投入另一个男人怀抱,想通过告发丈夫的行为来达到自己与第三者之间的合法夫妻目的。丈夫因告发被送上军事特别法庭被判处死刑,但仅短暂囚禁后便被送往前线。

纳粹政权倒台后,妻子因设法让丈夫遭受囚禁而被送上法庭。在法庭上,妻子辩护道,按照当时的法律,告发丈夫的行为只是让犯罪人接受审判的合法行为,不应该被认为非法。但主审法官认为,被告所称的法律即便在当时有效,也是违背基本的人伦道德底线,是不正当的法,其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因此,法官认为法律应符合基本的道德伦理,即恶法非法。关于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时政主义和非时政主义两派展开激烈的论证。

思想道德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五大特征(1)

时政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律的存在与法律在道德上的好坏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议题,即恶法亦法。非时政主义则认为恶法非法,认为法律的要求不能同道德相抵触,法律的效力依附于道德。

实证主义以权威性制定为法律与道德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非时政主义更注重法律的道德属性,认为法律应该与道德相对应,即恶法非法。从这两大主义对法律与道德之间概念上是否有必然联系之争的观点来看。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持后者及支持非时政主义的观点。认为法律的规定应该和道德的某些要求相互匹配,不能抵触。

而前者时政主义的恶法亦法,本能地与我们大多数人的朴素情感相违背。其实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侵略者认为自己的三光政策不是非法行为?显然他们是时政主义阵营,认为法律就是权威性制定,和道德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是权威性制定,只要服从,那么他们的侵略行为就是合法行为,他们就不应该接受到审判。如果从单纯的政治角度来看待时政主义的观点,那么它对法律与道德之间概念的必然性联系的论证存在着极大的道德风险。从恶法亦法的角度来看,它至少违背了我们朴素的正义观念,因此法律与道德之间仍然存在着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否则,不法之法只会失去社会的公信力基础和价值观认同。

思想道德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五大特征(2)

既然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那么法律的规定应该是严格于道德还是道德的要求高于法律?如果法律的规定严格于道德,至少存在两个障碍。

其一,道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源于内心对真善美的自律,更多地是一种圣人模式的倡导,注重自省和慎独。如果法律的标准要严格于道德,也就是说法律的标准应该至少比道德的圣人标准要高。

思想道德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五大特征(3)

这一点很容易被发现不现实。因为即使在道德的维度,圣人的标准也是难以达到的。例如,圣人的标准要求内心时刻保持慎独。即使在思想上也不能有诋毁他人或羞辱他人的想法,更不能有*人的想法,否则就不道德。

按照法律高于道德标准的逻辑,内心想*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从内心审视犯罪的道德逻辑显然是对人性的苛刻要求,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每个人可能从小到大都有或多或少的阴暗想法,难道都将我们审判犯罪吗?这显然不符合人类生活常识。因此,法律高于道德的标准是很荒谬的观点。

其二,道德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普通人的圣人标准、中等人的圣人标准,当然也有制高点的圣人标准。因此,从实际操作来看,如果法律的标准高于道德,很难面向对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同时,如果将思想犯罪也作为打击对象,则有很大的挑战难度,至少在未发明心理想法探测机器之前,这是很难实现的。即使发明出来了,也一定是对人性的过分压抑,是破坏人性的发明。

既然法律的要求不能高于道德,那么道德的标准是不是应该高于法律或者换句话说,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即普通人标准?一般人标准至少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上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法律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也是英国著名新分析法学派首创人哈特的观点。不难看出,因为最低限度的道德就是一般人的标准,这是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标准。

思想道德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五大特征(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