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释义,道德真经集义 危大有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1-06 20:21:37

道德真经释义,道德真经集义 危大有(1)

先做一点说明:《道德真经》即《道德经》,而非传言的另有它书。

至于为何被称为《道德真经》?我们不妨一起来领悟《道德经》最后一章(第八十一章)的内容。(原文黑体字,读者可自行跳过,直接看译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说出来的实话通常不好听,好听的大多不是实话。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舌如簧的人不会善良。有智慧的人不卖弄显摆,爱卖弄的人缺少智慧。圣人不爱为自己积攒,他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获赠更多。上天的法则,总是提供便利,不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总是做该做的事而不争功。

相信大家读了译文,依旧是一头雾水,下面进一步详解:

首先大家不要带着神秘的心态对待《道德经》,在编者读来,老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着智慧的透彻。所谓透彻即老子看待事物总是着眼于最根本或是最顶端。所以,当我们遇到费解或无法理解的时候,大多是因为把事物的表象和根本混淆了,出现这种情况不妨先放下书,安静思考,多问一个为什么,往往很容易走出书中字面困局。

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包含着自己的否定,所以万事万物内部是矛盾的,随时会表现出外在变化,其变化规律就是否定自己。老子给这个规律起名曰“道”。

虽然“道”不是神,但老子还是赋予了它神的力量(老子思想属于无神论)。相对于外现的“阳”,“道”总是“偏爱”内藏的“阴”,人也应该效法“道”,关注阴的一面,使自己自然长寿,甚至死而不亡,精神长存。这就是不妄作,就是无为。

圣人以“道”为根本,不断奉献给天下人,不断充实自己。天下在圣人的怀抱中,自然是快乐的。这样的圣人存在吗?或许存在,又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追求。

虽然儒道两家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不同,但二者在“道”上没有差异。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是同一个“道”。

孔子初次向老子问道后,对弟子说老子像龙一样。可见老子在“道”上的造诣高于孔子。道家把修道的人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级别。这样来看,老子是一位真人。真人说真话,写真书。所以《道德经》也被称作《道德真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