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礼仪的由来,农村丧事礼仪全过程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2-27 03:04:50

《红楼梦》第十四回,描写贾府秦可卿出殡: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笫一祭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刚至城门,又有贾赦,贾正,贾珍等诸同僚属各家祭棚接祭。

第111回写贾母出殡:到了辰初发引,贾政居长,衰麻哭泣,极尽孝子之礼,灵柩出了门,便有各家的路祭,一路上的风光,不必自述。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新礼制》,国民政府颁布了《丧礼草案》,对民国新式丧礼以各项礼仪做了明确规定,使新式丧礼的仪式逐步成熟并定型化。

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笫七八回,“一路走过,看见几处设路祭的。”

农村丧事礼仪的由来,农村丧事礼仪全过程(5)

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裁:“我在报章上,又看见北平当局的禁止路祭和捕拿送葬者的新闻”。

路祭不仅在中国葬礼上流行,实际上,在南宋以后,《朱子礼仪》己传到了日本,韩国,越南,现在韩国的家祭,基本上仍按朱子的祭奠方式。中新网: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路祭于5月29日下午1时20分在首尔市厅前的首尔广场举行40分钟,下午2时,众人演唱向日葵的《以爱》后路祭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我市的丧葬礼仪也出现了曲曲折折的变化,路祭也不例外。

1949一1957年间,基本上沿袭了过去的礼仪习俗,由于建国后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丧俗中封建迷信的成份减去了很多,但路祭仍在各地丧礼中存在。

1958一1963年间,农村经历了“大伙食堂”及三年的自然灾害,人们吃喝都成了问题,丧葬活动基本停止,人死后,家人哭几声,抬地里薄葬埋了,谈不上什么丧葬礼仪和设路祭了。

农村丧事礼仪的由来,农村丧事礼仪全过程(6)

1964一1966年间,中央调整了农村政策,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得到改善,各行各业得到了发展,这时候农村丧事也逐渐开始办了起来,路祭得到了恢复,响器班,社火开始出现。

1967一1976年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以“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风暴涤荡了所有的城市乡村,一切礼仪民俗都被称为“封、资、修”。丧葬礼仪随之被废除。路祭,响器班,社火等也随之销声匿迹。葬礼变的十分简单。

1977一2000年间,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政治文化环境的宽松,使丧葬礼仪文化日益活跃起来。沉寂多年的丧礼古制得以恢复,农村白事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烈,有借此摆阔之人,有借机敛财之人,当然多数人还是随波逐流吧了。路祭不仅在殡葬日有,逝后一周年,三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都有把亡灵请回家祭奠,后再设路祭送回坟墓的也很普遍。

农村丧事礼仪的由来,农村丧事礼仪全过程(7)

2000年至今,国务院出台了《殡葬管理条理》,各市县均建立了殡义馆,各乡村都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了各项村规民约,严管红白事大操大办之势,倡导白事厚养薄葬节约之风。而叩首,鞠躬,路祭,仍然是尊重逝者,对逝者表达敬意的不可缺少的方式。

旧制礼仪的路祭与现代路祭礼仪略有不同。俗语说的好,一里不同风,三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发展融合和习俗,但大同小异,各具特色。

一:古代路祭的实施者多为吊丧宾客,拦灵停柩祭奠。现代路祭的实施者为村中懂路祭的先生及从外村请来的路祭先生或女士,陪祭客多为娘家人、女婿、至女婿、孙女婿等。贵宾拦灵停柩祭奠在路祭前。

二:路祭设在城效道旁一直没变。

三:古礼路祭设幄、祭棚,祭客备供品、香烛、纸铂。现代路祭只设供桌的多,设棚的也有。供品、香烛、纸铂大都有丧主准备。

四:路祭应当停柩,一祭换一地方,孝子答礼没变。

农村丧事礼仪的由来,农村丧事礼仪全过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