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心理变化,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的特点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4-01-15 21:37:05

本文阅读后可了解

1、言行背后的心理机制;

2、低价值感的典型表现和后患;

3、低价值感的成因。

武松是打虎英雄不假,但并非因为他是英雄才打虎,而是因为他的鲁莽所致。

武松实际上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青年。他从柴进家离开回清河,一个人过景阳冈,还没有到打尖住店的时分,却喝了十五碗烈性酒。有这个必要吗?又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那么多有什么意思呢?

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心理变化,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的特点(1)

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他不服“三碗不过岗”这张招牌。什么“三碗不过岗”,老子死都不怕害怕你这三碗酒?各位看官请思量,“三碗不过岗”这张招牌,并不是要跟武松做对,而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因为这家酒店的酒极具特色,喝后会醉。武松却无论如何也不服气,老子偏要喝给你看。这有必要吗?真没必要。那武松干嘛呢?

武松怕被别人否定。想当年,武松在老家清河县因为酒醉而打晕了当地的一个官吏,被迫潜逃。在柴进家呆了一年,动不动就和庄客闹矛盾。连柴进这种笑迎天下豪客的人都看不下去,而冷落了他。可见,武松的自我价值极低,动不动就动粗,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

这样的人,极其敏感。有时候即便别人并没有招惹他,他也会生气。“三碗不过岗”这个招牌并没有招惹他,他却跟小二杠上了,以为小二看不起他,怕他没钱。还觉得这个招牌在否定他的英雄气量(酒量)……

后来,酒家告诉他不能单独下岗他也不听。实实在在是猜疑别人的动机,凡事都觉得别人不好——这正是低价值感人的特征,因为他们从小就被人认为他做什么都不好,所以他们就只学会了从这个角度去看人看事。

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心理变化,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的特点(2)

后来武松看到官方的公告,才大惊失色,但已经不能再回去了,即便丢了性命也不能回去。因为回去,就意味着再一次被否定,就意味着自己是一个蠢货。

低价值感的人之所以会做不招人待见的事而不肯回头,就像学校里的不良少年,明知不对也必须去做,做了还死不认错,就是因为认错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存价值被否定——没有价值感的人才如此在意生存价值的证实。

当然,后来武松成功地闯过了景阳冈,反而成了打虎英雄,对此我是一点都不佩服,因为他的“成功”并非努力与奋斗的结果,也非高瞻远瞩的谋划结果,而是运气好,加之自身有蛮力,加之危急之时的潜能大爆发,才九死一生得以“成功”。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危急之时人类的潜能会出现巨大的爆发,但这种爆发是基于不害怕。如果害怕,则不会有潜能爆发,而是直接放弃生命。武松的不害怕,主要还是因为喝醉酒了,而非他的过人自信。他从来就没有自信过,从他的敏感可以看出。

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心理变化,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的特点(3)

问题来了,武松为什么是一个低价值感的人?

这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或许他的父母早亡,两弟兄相依为命,处处受人欺负。武大郎因为别人欺负,变得内心自卑外在也自卑,但为了生计却必须忍辱负重。而武松则变成了内心自卑,外在刚强,甚至还去少林寺学了武功。

武松去少林寺学武功,显然不是因为爱好武术,十有八九是大郎送他去的,就是为了不受欺负。武松习得一身好武艺,却仍然到处受欺负——当然,很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受欺负了,而非事实。正如他过景阳冈前喝15碗酒一样,他觉得“三碗不过岗”是在歧视他的酒量。所以,他喝醉酒打了清河县机密处的人,在柴进府上经常打庄客,在景阳冈被迫打了老虎。

这些经历,都是注定了的,都是武松内在低价值感所注定的结果。不被认可,小时经常受欺负是根本原因,让他过于敏感,需要外在的世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他独特的身世所致。

作为现代的父母,我们应该从武松的经历中,认识到价值感对人的影响极为深远。孩子很多言行的偏差,其实都是孩子为自己价值所做的抗争。如果我们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存在价值,他们就无需挣扎,而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应对当下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对于孩子的生命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父母的期望来说,也更容易实现。

怎么给孩子价值感?怎么让孩子更加自信而无需处处铤而走险去证明自己?请参加靠谱父母研习社的会员学习!少去外面吃一顿饭,收获更多的人生育儿智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