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高考成绩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时,又有新的一批毕业生走出校园,开始就业。无论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职业,所有年轻人都会关注的,无疑就是行业发展动态,毕竟人人都怕入错行。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大基建和金融业繁荣发展,一句流传巨广的话就是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风水轮流转,持续不断地裁员、降薪、内卷……大厂正在面临危机。
与此同时,高端制造业保持了连年的高速增长,从业者薪酬也水涨船高,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也在明显发生转变,那就是“制造业立国”。
麦可思 《中国 2021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一方面, 随着人力,土地等各方成本大幅提升, 低端代工黄金时期正在成为过去。另一方面, 国家安全与自主性对精密制造能力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要解决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的“卡脖子”问题。
产业结构升级的背后,是对大量高端制造业技工人才的需求,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显示,在100个职业中有43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
国家要产业转型, 这就需要大量人才进入高端制造业,响应国家在大力提倡的“大国工匠”政策。
但是要让人才进工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包括收入、社会地位等。
否则,就无法解决“年轻人正在逃离工厂”和“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不愿进工厂”的问题。
如果说前几年在公众的印象中,进工厂还等于当工人,等于没钱没地位没保障。今年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势头、人才缺口、高薪态势可能已经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公众印象中的进工厂,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普工和技工, 普工基本上就是流水线组装、拧螺丝、上开关、焊电线、贴图案等。
而技工就需要有高门槛技术傍身,如数控编程等,学习能力更强,需要长时间进行工艺上的积累。技工的收入不低,过万并不少见。
如今,普工岗位需求会随着低端代工厂慢慢离开中国,而逐步减少,而国内将要力争的是中高端产业升级。高端制造背后则是多种高技术人才的结合。
这些技术人才,当然既可以来自专业高校,也可以来自职业院校。
未来,制造业也将依托互联网不断发展更新形态,同时,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差会越来越小。制造业越强的国家,这一点体现得越明显,制造强国德国的各阶层收入分布,就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对象。
在德国, 一个高级技工跟中层管理者收入差不多. 德国世界500强的某公司电焊工,除掉保险和税收,工资3000多欧元,这在当地就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如果租个一百平的房子,大概也只需四五百欧元。
相当于如果你在上海当焊工月入5万,你当然也舍得花1万在内环租个两室一厅。
一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当然会带动从业者收入的提升,也会引起就业市场敏锐感知和讨论,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近两年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目前中国中高端产业和工作机会仍集中在3 7个城市里:也就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苏州,杭州,南京,重庆,天津。
这11个城市也是中国城市GDP排行榜的前11位。同时其他城市正在快速赶超,最为典型的就是西安,郑州,合肥,东莞。
涉及高考志愿填报的年轻人,既要看专业,看学校,也要多关注所在城市。
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变局,对于今年和明年毕业的学生们来说,的确,就业环境很难。也有不少专家站出来说“先就业再择业”,其实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进入自己看不到前景的行业,家庭条件确实不支持的可以另说。
因为一旦走错路,我们再回头的难度是极大的。选对行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花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去一个自己并不喜欢、正在下行的行业,那么再想转行,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既要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
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未来好工作的标准不是一线城市,也不是名片上印的是副总还是电焊工,而是一份可以持续终身的工作,一份可以支持一个人独立在城市体面活着的工作。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