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化总厂搬到哪了,川化停产原因

首页 > 职场 > 作者:YD1662022-12-28 08:27:09

争分夺秒的设备安装现场。

投料试车陷入困境……

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向川化袭来,要知道每一次化工投料耗用的尿素及水电气等费用就达好几十万元,8个月中耗费了400万元的“学费”。此时领导心焦,职工着急。在这严峻形势下,川化领导与其他同志研究决定:依靠川化人自己的力量,对气提塔进行技术改造,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整个流程,拿出合格产品。

川化总厂搬到哪了,川化停产原因(5)

创业期艰苦奋斗的场面。

气提塔改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是现场调查、工艺计算、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安装的总体并涉及到流体力学、金属加工与制造学等多门学科。

1984年8月27日,是个星期六,这也许是专题负责人、教授级高工赖致知和他的同伴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下午接到依靠川化人自己来解决问题的任务后,大家既兴奋有感责任重大,因为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之后,赖致知、周存惠、郑勤学、任岷及郭永川、杨秀珍等便投入工作,他们顶住阵阵热浪一头扎进闷热的实验室,不顾蚊虫叮咬进行计算、测试、对比,一个个数据,一个个环节都是那样严细认真,一丝不苟找到“塔内部件结构”这个至为关键的错误;并在12月17日这天以第4号厂长令立下另外“军令状”。

设计院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图纸,设备厂更是换人不换机,通宵达旦赶制设备,不到一个月工夫由川化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气提塔运抵现场,为了保密,工人们等到外国同行下班以后才进行紧张的设备吊装。第二天他们上班时,设备已安装就位。尽管如此,对气提塔改造成功持怀疑态度的外方工作人员以“中方擅自改造气提塔”为由,拒绝负责三胺系统部分的开车指导。

川化总厂搬到哪了,川化停产原因(6)

生产中的川化厂夜景。

然而紧接着的化工投料给了他们无可辩驳和最响亮的回答——12月9日至25日,川化人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气提塔的成功改造,并打通了全部工艺流程,生产出了合格的三聚氰胺产品,显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聪明才智。

这是川化人大胆地利用自己的科技力量进行攻关。经过反复试验和理论核算,借鉴老系统铜液塔改造的经验,成功地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纠正了原主设备汽提塔的设计等重大错误,终于在第十八次投料试车中获得成功,于1984年12月9日凌晨3时29分,让第一包“天府”牌三聚氰胺从包装线上顺利落下……

川化总厂搬到哪了,川化停产原因(7)

川化厂内原有专用运输线,使用的是著名的北京型内燃机,是中国最辉煌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俗称“小北京”,全国仅有374台,如今仅存在照片和记忆中。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