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你看当时的计算机体积有多大,占了一整面墙。
而且性能还很低,计算能力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的超薄笔记本,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好,也是因为芯片和系统足够好。
未来的大数据行业,也是这个路径。
总结来说,底层逻辑是这样的:
“终端越多,采集的数据越多,算法的优化提高越快,处理效率就越高,成本就会越低,用的人就会更多,终端卖得也就越好。”
海康威视正在沿着这个逻辑前进,什么时候能让这个循环进步到有较好的性价比,就成功了。
具体这个时间是多久,不知道。
但是公司目前走在行业的前面。
另外海康威视的重要业务“萤石”和“机器人”已经分拆上市。
萤石网络去年年底已经在上交所上市,后面有时间单独详细来分析萤石,这里就先不说了。
机器人也在今天发布了公告。
3月8日深交所已经受理了海康机器人的上市申请。
很多大企业都有分拆子公司单独上市这个现象。
一般分拆的原因都是下面三个。
第一个是融资
融资分为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对于一家整体庞大而且成熟的企业,肯定短时间内很难有高速的成长,显然投资者兴趣就没那么大。
比如海康威视,现在是市盈率是28倍,但是萤石网络现在的市盈率是57倍。
这就太明显了,很多投资者至少短期内看好萤石网络,才会给到这么高的市盈率。
所以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独立上市是成功的,融资难度和成本都降低了。
第二个是团队激励
每家公司都有股权激励,也只有这样才留得下人才。
但是公司做大之后,肯定会有不同的业务,每个业务都会有各自的团队负责。
比如海康威视,就有安防团队,萤石团队,机器人团队等。
安防是基本业务,也是第一批创业元老打下来的江山,不合适分拆。
萤石网络和机器人都是后面新扩展的业务,做大之后自然适合分拆。
如果不分拆的话,所有团队都拿海康威视这一家公司的股权激励,那就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是狼都肉少。
由于海康的股权包括了所有业务,如果萤石团队拿走一部分股权,又没有给其他业务做贡献,那对于其他团队当然不公平,凭什么我做出来的业绩凭空就分给你?
另外团队太庞大,母公司的股权可以用来激励的本来就不多,根本不够分。
第三个是管理问题
越庞大的公司,人员越复杂,权力和责任会不可避免的交叉。
分拆出来之后,公司完全独立,垂直管理,运行会高效很多,而且管理层职责明确,有动力也有压力的把事情做好。
综合以上三个原因,当某个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发展得很好时,分拆出来单独上市,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关于海康威视的产品分析,之前的文章已经有很详细的介绍,本文就补充一些底层逻辑,不过多讲具体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前面的内容去看。
三、业绩海康威视的2022年年报还没发出来,我们就采用业绩快报的数据。
2022年营收832亿,同比增长2.15%,基本上没什么增长。
归母净利润128亿,同比下降25.06%。
利润下滑得很厉害,很显然要么是毛利下降,要么是费用增加。
先来看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