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那幅《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被人视作波普艺术之父,当那个“POP”字样出现在作品中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反映流行文化的新的艺术形式称作“Pop Art”。他把杜尚当成精神导师,从玛丽莲·梦露、米克·贾格尔与披头士再到各种时尚杂志和流行商品都曾是他创作的灵感与题材,大众在他那看似肤浅而廉价的作品中发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美。然而,他早已宣称:“我一直是一个老派艺术。
从棒棒糖到“Pop Art”
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 1956
1956年,当人们在伦敦一场由“独立派”团体(Independent Group)举办的“这是明天”(This Is Tomorrow )的展览中看到一幅作品不由吃了一惊:一位双胸丰满、腰肢纤细的性感裸体女郎头顶灯罩似乎在向谁索吻,一名身材健硕、拿着写有“POP”字样的巨型棒棒糖标志的男子正在炫耀肌肉,电视机、吸尘器和唱片机在当时可是新式玩意儿,墙上挂着的大幅作品出自通俗漫画《青春浪漫》、窗外大楼巨大的电影广告牌暗示了好莱坞电影的风头正劲……在上世纪50年代,这幅使用了许多都市时髦元素的拼贴画让作品看上去显得有些廉价,但也独特到令人印象深刻。
这件作品有一个很长的名字:《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作者是34岁的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画中的“POP”一语双关,它既是“Lollipop”(棒棒糖)后三个字母,又是“Popular”(流行的)前三个字母,此后这种反映当下流行文化的新的艺术形式日后自然地被称作“Pop Art”,并逐渐发展为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运动,而这幅画的作者汉密尔顿也因此被视作“波普艺术之父”。
理查德·汉密尔顿
在1957年,汉密尔顿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正式为波普艺术下了定义:“波普艺术是流行的、转瞬即逝的、消费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俏皮的、性感的、诡计多端的、迷人的以及大企业式的”,同时强调了其平凡普通随处可见的价值。
杜尚写了一封最美的信
1922年,汉密尔顿出生在伦敦的Pimlico,他的父亲是一家车行的司机,12岁时汉密尔顿就在工厂做制图学徒工并在夜校学习艺术,后来他成功申请去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但是喜欢毕加索和马蒂斯的他却被看做不听话的学生被学校扫地出门。他后来回忆起二战后接管了皇家艺术学院的Alfred Munnings爵士说:“他喜欢穿着马裤,拿一根鞭子在学校里走来走去,很可怕。”
时尚图样研究 1969
这次挫折并没有阻止汉密尔顿的艺术道路,他继续转到斯莱德艺术学院继续学习,还加入了伦敦当代艺术学会(ICA)并开始崭露头角。毕业后他在纽卡斯尔大学教书,他当时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Rita Donagh。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迎来了二战后消费主义、保守主义、冷战思维盛行的经济繁荣时代,中产阶级大量涌现,家用电器、好莱坞电影、商业广告等新兴事物不断刺激并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952年,在伦敦当代艺术学会出现了一个由一批青年艺术家组成的“独立派”团体,他们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型城市通俗文化的流行,讨论当代技术与通俗表现媒介之间的关系,汉密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