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医院的,尤其在大城市,人多、就医不便都是很明显的感受。
而随着手机智能服务的出现,年轻人会线上预约,看着指示找到就诊点。
但对于身体机能变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残障人士等来说,
无子女陪伴,去医院,挂号、门诊、取药等等一系列操作,犹如走进迷宫。
一名专业的陪诊师,他需要清楚各个诊室的位置,了解就医流程。
帮助腿脚不便的人群,排队,购药,指引等。
牛森森作为一名陪诊师,平均每天有2-3个的客单量。
他很庆幸自己是一位陪诊师,能够看见更多的人间冷暖。
在陪同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和客户处成朋友。相互关心,建立情感联系。
这也让他在医院的时候时常会感到难过和不安。
就像是带自己的亲属就医,特别是去肿瘤医院,牛森森总是难以抑制的鼻酸。
随着老龄化结构越来越严重,对于陪诊师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
但游走在边缘地带的职业,去辨识一位靠谱的陪诊师,是难上加难。
会不会是卖号的,有没有欺诈行为,够不够专业这些都需要细细甄别。
而陪诊师也害怕自己垫付的医药费回不来,或是预约好了又爽约的情况。
双向矛盾总是会产生很多问题,需要有更加合适的规章制度让陪诊师这个职业规范起来。
而新兴职业远不止于此,
像是为农林事业作出贡献的“植保飞手”;
挑选出品质最佳的猫粮品尝师;
又或是直播间里那些不惧“晦气”的寿衣模特......
他们没有办公室内卷,而获得更多的是内心上的充裕和富足。
他们可能也没穿梭高级写字楼那样耀眼,但却服务到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在尊重每一份职业,也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