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和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是经传吗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2-03 10:46:53

上图_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宋朝是继春秋战国后,华夏学术又一文化的最高峰。北宋学术璀璨绚丽,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二程中的程颐提出“体用一源”学说,以道德和儒家经典作比喻的话,可以解释为:六经为道德之体,孝悌忠义为道德之用。

程颐进一步说《春秋》除褒善贬恶外, 更是“经世之大法”,大大的厉害!所以他呼吁儒者应对《春秋》等儒家经典深入研究,以发明宋代理学的经世致用。

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的朱熹,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承认孔子亲作《春秋》,但反对汉代公羊学。朱熹学识渊博,遍注群经,注释的《四书章句》最为有名,然而独于《春秋》未有成书。因为朱老夫子曾经直言不讳的说,虽然他写的书是后世经典的科举考试标准教材,但是春秋博大精深,完全搞不定啊!

作为朱熹的著名论敌兼战友的陆九渊,则与朱熹不同,格外重视注释《春秋》,曾作《大学春秋讲义》,强调“发明本心”和“先立乎其大”, 注重“实理”的经学观,同时维护“礼义”的《春秋》经说,说出振聋发聩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从而开创宋代的“心学”。

春秋左氏传和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是经传吗(5)

上图_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自元代起,官方便指定朱子学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明代时八股文兴起,自此读书人苦读四书五经,莫不以读书做官为“人生第一等事”,元、明两代注释《春秋》者,以明代的阳明先生最为独特。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作《五经臆说》四十六卷,其中《春秋臆说》有十卷。阳明先生另出机杼以心学注释《春秋》,视其为“正人心”之书,不失为堪比《春秋公羊传》的另一家注释,可惜先生亲手焚毁《五经臆说》,钱德洪整理的《五经臆说十三条》中, 涉及《春秋》有三条:“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 鲁隐公之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阳明先生曾言“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将心凌驾于《春秋》等儒家经典,主张以心学的观点重新诠释《春秋》。

春秋左氏传和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是经传吗(6)

上图_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别号阳明

明亡清兴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代表的儒者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归咎为:明代学术多高谈心性,流入王学末流,夸谈仁义道德,却不为实事之故。说白了就是爱吹牛皮不干实事,认不清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清朝学术推崇训诂考据学,桐城学派为其代表,而且疑古反古之风大涨,逐渐否定儒家经典的价值。

清人学者袁谷芳说《春秋》只不过是孔子抄袭鲁史而已,根本不是亲手写作的唯一作品。那么“经亦史,史亦经”之说不再充满神秘感,而且 “微言大义”大多牵强附会。

总之,汉代风行一时的《春秋》在清朝逐渐褪去经典儒学色彩,重新回归史学著作的行列。

春秋左氏传和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是经传吗(7)

上图_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清末民国时代,中华民族正逢古今未有之大变,救国图存是当时学术最突出的热门课题。

以《春秋》为代表的四书五经,因陈旧古板、缺乏实用,被称为旧学。

西学以坚船利舰完美展示科学的实用和犀利,以“民主”“科学”为大旗打击儒学,被称为新学。

以陈独秀、鲁迅、蔡元培、胡适等知识分子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改造旧文化,传播新文化,以达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目的,可惜抗日战争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功亏一篑。如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春秋》本是鲁史本文”“孔子不曾修改”,建议将《春秋》科学的视作一份史书来对待。

两千年雨打风吹,《春秋》等六经之义,已经融入名族血脉,《春秋》不朽,血脉长存。春秋仍在,《春秋》仍在!忠义仍在!

文:姚约之

参考资料:

【1】《史记》 汉朝 司马迁

【2】《孟子》 战国 孟轲

【3】《朱子语类》 宋朝 朱熹

【4】《陆象山全集》宋朝 陆九渊

【5】《传习录》 明朝 王阳明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