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享殿里展览的这中华和钟是为了迎接千禧年(2000年),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设计制作的青铜编钟。架高3.8米,宽21米,共17吨,是中华和钟的编钟之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音编钟,不过是新物,但再过两千年的话可不得了。
享殿外的两侧是东西配殿,非常长,古时里面供奉的就是最前面咱们说过的有“配享太庙”资格的大臣们的牌位。东配殿里是皇室有功的宗亲,都是亲王级别的,像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衮、豫通亲王多铎、肃武亲王豪格等;西配殿里是异姓功臣,像鄂尔泰、傅恒、阿桂、福康安等,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人大臣是张廷玉。东西配殿各面阔十五间,也就是每一间供奉一位,那么一共也就30位,各15人,所以“配享太庙”是当时的最高荣誉。
其实别说是大臣进来难,连某些皇帝的爹进来也难。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是因上一位皇帝朱厚照无子,才让本是皇帝堂弟身份的他捡了个大便宜,继承了皇位,所以朱厚熜的亲爹本是藩王,牌位并没有进太庙的资格。但这位性格强硬的小皇帝经过多年不懈的折腾,终于把亲生父母追为皇帝皇后、牌位搬进了太庙,并排在了他堂哥明武宗之上,这也是史上有名的“大礼仪之争”。
当年朱厚熜为对抗反对者、修改礼制,弄出了不少花样。先是嘉靖九年(1530年)说天地合祭的做法不太妥当,把“天地坛”原本只有一座大祀殿的制式改成了圜丘与祈年殿遥相对应的样子,并改名“天坛”,然后又分别修建了地坛、日坛和月坛。嘉靖十四年(1535年),他也以合祭不太妥当为由将太庙一分为九,设九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后因其中八庙被雷火击中,他怕是天谴,又恢复了太庙“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
不过也有主动提出不进太庙的皇帝,道光三十年(1850年)元宵节的前一日,爱新觉罗·旻宁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因为道光在位之际,爆发了鸦片战争,他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史。他自感愧对祖先,没有颜面向列位先祖一样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不过他儿子咸丰并没有遵父命,还是把道光的牌位放入了太庙,毕竟他不想担上不孝之名。